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公告 >> 浏览文章
1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公布 谨防食物变质中毒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3年05月08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制图:蔡华伟

  第一季度,全国共收到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4起,中毒755人,其中死亡18人。这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今天通报的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

  与2012年同期相比,报告起数增加41.2%,中毒人数增加72.4%,死亡人数增加50.0%。与前四年同期平均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相比,基本持平。

  从原因来看,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39.5%;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50.0%。

  与2012年同期相比,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增加3起,中毒人数增加3.5倍,死亡人数减少2人;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持平,中毒人数增加2.9倍,死亡人数增加2人;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增加3起,中毒人数减少4.4%,死亡人数增加6人。

  按中毒场所分类,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54.2%、39.3%和77.8%。

  与2012年同期相比,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增加1起,中毒人数增加10.4%,均无死亡;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增加4起,中毒人数增加1.8倍,死亡人数增加5人;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增加2起,中毒人数增加69.0%,死亡人数增加1人;发生在其他场所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持平,中毒人数增加2.7倍。

  第一季度,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1起,中毒48人,无死亡,发生在乡小学的集体食堂,是由生豆浆引起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

  与2012年同期相比,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减少3起,中毒人数减少76.6%,死亡人数减少1人。

  第一季度,报告剧毒鼠药中毒事件1起,中毒8人,死亡1人。剧毒鼠药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总数的20.0%、10.7%和14.3%。

  根据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人数最多,主要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球菌肠毒素及旋毛虫引起。

  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中毒因素主要为乌头碱、未煮熟四季豆、生豆浆、钩吻。

  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因素主要为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毒鼠强。

  根据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析,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均最多。

  其中,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4起,死亡5人;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4起,死亡7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1起,死亡1人;不明原因或尚未查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4起,死亡1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建议,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物污染和变质导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容易发生。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学校等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食品加工和储存方法。

  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将陆续进入采食期。各地要根据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告知公众不要随意采食不能确认的野菜、野果、草药等野生植物和蘑菇,并向公众提供可食用野生植物、蘑菇和有毒野生植物、蘑菇的鉴别知识与方法。

  春夏季农药使用频率高,农药类食物中毒事件容易发生。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其掌握农药类食物中毒的诊断和救治方法,能够及时、有效救治中毒人员,降低中毒人员的死亡率。 (记者白剑峰)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厦门市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 市民举报最高奖30万
下一篇文章:4月下旬以来全国蔬菜价格降10.4%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