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公告 >> 浏览文章
<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6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05月11日    关注度:     【字体: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0年4月4日发布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总局令第127号),将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自去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取消了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后,食品添加剂即将正式推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生产者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2009年宁波地区共出口食品添加剂产品306批、769.91吨、2655.99万美元,此次出台的《规定》必然会对宁波的食品添加剂出口产生不小的影响。

    《规定》细化了生产许可证制度,进一步提高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准入门槛,对从业人员素质、产品场所环境、厂房设施、生产设备或设施的卫生管理以及出厂检验能力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例如,目前作为化工品的食品添加剂存在试生产、试销售的环节,而《规定》实施后,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将不允许试生产、试销售。生产者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才能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

    《规定》的一个亮点,是专门用了一个章节规定“生产者质量义务”,强调了生产者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产者的质量义务主要有:生产者应当对出厂销售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生产者应当建立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以及售后服务等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做好生产管理记录;食品添加剂包装应当采用安全、无毒的材料,并保证食品添加剂不被污染;生产者应当对生产管理情况,重点是食品添加剂质量安全控制情况进行自查等。

    《规定》要求,生产者若发现其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存在安全隐患,应当依法实施召回,并将食品添加剂召回和召回产品的处理情况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规定》保障使用者知情权,要求成分全标注。因此《规定》要求,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有使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食品添加剂,还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标明下列事项:产品名称、规格和净含量;生产者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限或安全使用期限;贮存条件;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告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法律、法规或者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针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出台,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企业,务必仔细研究《规定》的具体要求和细则,对照自身质量管理能力的不足,加紧提高产品工艺和出厂检验能力,同时建立起责任制度,以全面符合《规定》的新要求,并借机提升产品的质量及环保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延伸阅读

    出口食品标签应“有一说一”

    近日,鄞州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出口液体糖果进行现场检验时发现,糖果为无色透明状,但标签上却罗列着诱惑红、亮蓝等食用色素。经询问,该企业承认标签制作时存在失误,但是却认为只要产品里面没有添加这些物质就没有问题。

    食品标签的不符合性,为出口食品安全带来大隐患。真实有效是各个出口国对进口食品标签最基本的要求,我国的国标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也明确规定,食品标签中的所有内容应准确、有科学依据,不得以虚假的方式介绍食品。另外,进口国一旦发现食品标签与产品实际不符合,该批货物将面临退运或销毁的风险,对企业的信誉和经济利益都可能造成极大损失。

    近几年,发达国家对食品标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食品标签已成为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出口食品企业应加强标签审核,首先企业要加强自身诚信自律意识,对标签内容包括配料、净含量、保质期等严格按照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标注,避免发生上述情况;另一方面,企业要了解自己产品出口国家对标签的具体要求和标注重点,同时跟踪国外最新标签规定情况,也可以在标签批量印刷前请检验检疫部门帮助把关审核,以避免损失。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过渡期五月底截止
下一篇文章:“佟文百分之百是误服‘问题食品’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