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专家提醒 >> 浏览文章
转基因种植大势所趋?
来源:国际金融报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8月1日,据新华社报道,阿根廷研究人员近日已在试验田中播下一批转基因小麦种子,并计划3年内将转基因小麦投放市场。这意味着,阿根廷是首个批准规模化种植转基因小麦并计划让其进入市场的国家,而此前,美、英等国只批准一些转基因小麦品种的小规模田地试验。

提高产量15%

据称,这种转基因小麦单产能比普通小麦提高10%到15%,每公顷收入可提高80到150美元。参与研发的法国弗洛里蒙-德佩育种公司研究主管菲利普·洛内说,过去培育的转基因小麦主要是抗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品种,而阿根廷此次采用了第二代转基因技术,主要目的是培育干旱和盐碱环境下还能高产的小麦品种。另外,投资方预计投入1000万美元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未来还将向乌拉圭、巴拉圭、巴西等地区小麦生产国推广。

艾格农业分析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小麦方面的需求缺口不大,未来并不会持续大量进口小麦,其他如转基因大豆(4419,59.00,1.35%)、玉米(2331,-3.00,-0.13%)等之所以大量进口,一是因为本身缺口比较大,二是有政策上的支持。

据了解,美国名列五大小麦出口国之首,占到全球出口20%,金额达80亿元,主要面向亚洲市场,美国是否也会跟进推广转基因小麦?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微博]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朱毅告诉记者,小麦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美国也没有掌握绝对的话语权,而且美国的转基因小麦优势并不明显,竞争力不够强,对推动转基因小麦市场化这一步不会轻举妄动,也不会马上推动。

同时,朱毅表示,大豆仅仅是作为压榨用油等用途,但小麦则不同,其关系到中国粮食安全,相信届时中国会谨慎对待。对中国政府来说,应加强粮食生产监管,避免像美国这样在普通农田中出现转基因作物。“从实验到市场再到出口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无法将提高单产和抗旱两个优点兼容的话,面向市场推广将不容易。”

大势所趋?

今年5月底传出的美国孟山都公司试验“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小麦事件引起很多国家的恐慌,当原因还未查明时,该公司对外表示,将重启已停止多年的转基因小麦田试验。据悉,目前,全世界已成功研发600多种转基因种子,大多数诞生在美国的实验室,但美国投入商业使用的转基因作物只有8种,即玉米、大豆、棉花(19820,25.00,0.13%)、油菜籽(5121,-7.00,-0.14%)、甜菜、苜蓿、木瓜、南瓜。也就是说,作为转基因作物种植第一大国,美国官方并未批准种植转基因小麦。

中国力推转基因似乎也是“大势所趋”。日前,科技部也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先后5次召开会议,对转基因等5个重大专项2014年度计划进行综合平衡。

对此,马文峰认为,国家对转基因的大力支持是应该的,农业要发展,生物技术是最关键的核心,没有转基因的研究,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但是国家对转基因产品还是比较谨慎的,如果经过验证没有问题的话,相关产品应该得到推广。”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的报告,2012年全世界有28个国家的1730万户农民种植了1.7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即25.5亿亩。还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这些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转基因生物育种的发展态势。

有专家指出,如果中国决定加快发展转基因作物,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可以效法美国政府审批转基因种子时采取的谨慎做法,同时进行大规模科学研究和示范,以确保对人体、环境以及在田间作业的农民无害,等市场成熟时再批准其商业化;其次,在进行田间试验时,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的耕地之间必须保持一定间隔,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瓶底数字有玄机 专家:部分材质重复使用有害健康
下一篇文章:白酒年份越长未必酒质越好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