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媒体报道:白酒塑化剂标准将要出台,新标准指标可能会有较大幅度放宽。白酒塑化剂标准该不该放宽?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从去年发端的“塑化剂事件”直到现在还在拖累着中国的白酒行业。在塑化剂的阴影下,白酒行业正在酝酿出台标准。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昨天下午发文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透露,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权威机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的白酒塑化剂标准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我国也许会成为全球第一个出台酒类塑化剂标准的国家。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如果没有意外,相比于目前执行的临时标准,新标准的塑化剂含量指标将会有较大幅度放宽。有业内人士透露,标准提高后,80%以上的白酒企业应该都能达标。
有标准是一件好事,出发点是为了规范白酒行业生产、挽回人们白酒业信心。然而就算先放下我们心中“白酒中难道非要有塑化剂吗?”这样的疑问,来想想新标准如果过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显然会有更多的超标白酒会因为标杆放低得以过关,新标准不仅起不到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反而会成为更多的塑化剂白酒“堂而皇之”出现的最强后援。
从急于想让消费者恢复信心的白酒行业来说,过宽的标准也并非是好事,在我看来,更像是掩耳盗铃。短期内,是有了国家标准这把尚方宝剑,可你过得了国标的关,能过的了消费者心里的关吗?答案显而易见。三年前降低指标“倒退25年”的奶粉新国标没救得了国产奶粉, 反而加剧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恐慌,如果标准过于宽松,白酒行业也许会成为第二个信任尽失的“国产奶粉”。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食品安全卫生专家董金狮对此作出评论。
目前我国白酒行业检测塑化剂含量的参照值是有一个卫生部的标准的,而且世界上也没有其他国家和地区就酒类塑化剂出台过标准。我们为什么要急于出台一个酒类塑化剂的新国标呢,有必要吗?
董金狮:酒里存在塑化剂是不正常的现象,酒本身生产过程中不必要加塑化剂,而塑化剂既不是食品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人为添加。中国为什么要制定标准来限制塑化剂在白酒里的含量,因为中国的白酒里确实检测出很多都含有塑化剂,而且有些浓度还很高。以前我们对食品用的包装材料有规定,添加到食品里的塑化剂含量有明确规定。所以由于在酒里存在塑化剂现象,有必要对行业进行规范,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进行限制。
塑化剂的来源是一个问题,到底是人为添加带进来的,还是酒本身带进来的,还是由包装带进来的,这些问题并没有搞清楚,现在急于出台一个标准,可能会助长企业说,反正有标准,就按标准来,也可能人为添加,只要不超标就可以,这个标准是不是科学,能不能保证消费者健康都值得怀疑。
就目前的相关信息来看,如果没有意外,相比于现在执行的临时标准,新标准的塑化剂含量指标将会有较大幅度放宽。有业内人士透露,标准提高后,八成以上的白酒企业就都能达标了。如果白酒塑化剂新国标出台,标准会不会真的放宽?有没有放宽的道理?
董金狮:卫生部在2011年曾经下过551号文,这里规定三种塑化剂的含量在酒里,含量也是参考食品包装材料的标准引用过来的,主要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这三个含量的标准做了规定,每公斤分别不能超过1.5毫克、9毫克还有0.3毫克,国家已经有标准规定了,如果行业制定的标准应严于这个标准,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如果松于这个国家标准,就没有意义了,其中还放宽了质量标准了,这样会使好多企业达标了,但是安全性降低了。假设白酒塑化剂新标准大幅度放宽会害了白酒行业。
在塑化剂风波持续不断的当下,制定标准应该说是白酒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是应对风波、重塑形象的一个可行手段。然而标准怎么定,紧一点还是松一点就很关键了。几年前乳制品行业标准降低,结果人们信心尽失,国产奶业就此一蹶不振。就目前来看,白酒行业的情况和当时的国产奶制品行业有颇多相似之处。那么,白酒业怎样化解危机,避免步入国产奶业后尘?
董金狮:第一,我们要搞清楚白酒里为什么会含塑化剂,到底是怎么带来的,是人为添加还是添加剂带来,还是包装带来的。第二,白酒里含有塑化剂的种类有哪些?搞清楚种类和含量。第三,要制定标准,一定要严于国家现有标准。第四,对企业不能证明自己是包装材料带来的,那就推论是人为添加的,要按照食品安全法进行论处。这样有效打击打着包装材料带来的旗号,实际上人为添加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