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专家提醒 >> 浏览文章
西红柿 草莓口感变差的原因
来源:中国网    更新时间:2013年04月09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西红柿和草莓都不如传统品种的味道好。很多人为失去这些口感纯正的优良品种而感到惋惜。可您知道现在的西红柿和草莓为什么不好吃了吗?

西红柿 为了好储存牺牲口味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欧美市场上出售的西红柿就是一些颜色鲜艳、又硬又结实,而且失去了独特味道的产品。这是为了便于运输、储存和提高产量培育出来的新品种。随着超市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种植者也引进了这样的新品种。

一般来说,味道好的西红柿一定是含糖量(葡萄糖和果糖)高和酸甜适中的品种。而产量高的西红柿植株不可能为果实提供足够的糖分,这是新品种西红柿失去了好味道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确定影响西红柿口味的其他因素,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克里在实验田和温室里种植了152种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老品种西红柿。他把这些老品种结出的果实和在超市购买的新品种西红柿切成片,让170位志愿者仔细品尝。然后,克里要求他们按照质地、甜度、酸度、苦涩味和味道进行评价,并排列出其喜欢每个品种的程度。实验结果证明,志愿者不仅喜欢含糖量高的西红柿,也喜欢含糖量低的西红柿。因此,含糖量的高低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对西红柿口味的喜好。在切西红柿和吃西红柿时,那些飘进鼻孔里的挥发性成分也会影响人们的味蕾。因此,克里又对西红柿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三年的分析鉴定。他发现,在大量含有六个碳原子的挥发物中,只有挥发性中等的香叶醛是对西红柿口味起影响作用的关键成分。这个实验结果表明,香叶醛能改变西红柿的味道。与老品种相比,新品种西红柿里香叶醛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含量都很低,这也是新品种西红柿口感不佳的重要原因。

草莓 外观漂亮的味道差

草莓是每年最早出现在市场上的水果。春节期间,草莓是馈赠亲友的佳品。草莓的漂亮颜色来自于花青素中的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当草莓成熟后,其中的含糖量(果糖和葡萄糖约占80%)为6%~9%,由苹果酸、鞣花酸和大约88%柠檬酸的组成配比使酸度降到最低。草莓的成熟过程是由植物生长素控制的。当植物生长素的量达到高峰时,草莓的细胞壁就会破裂,这使成熟的草莓变得甜而多汁。草莓中的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和丰富的维生素C都是优良的抗氧化剂。根据化学成分分析,味道好的草莓里含有超过350个挥发性的化合物。让草莓具有香味的成分为4-羟基-2,5-二甲基呋喃酮等。

在培育草莓新品种时,研究人员的目标是果形大、外观漂亮和抗病能力强。像西红柿一样,果形大、产量高又会使草莓里的糖含量降低。同时,按这些指标培育出的新品种会失去原有的一些好基因。因此,人工栽培品种结出的草莓味道不太好。野生草莓要比栽培草莓含有更多的香味成分和一些额外的成分。例如,在野生的草莓里还含有α-蒎烯、β-月桂烯、乙酸桃金娘烯醇酯和桃金娘烯醇等成分。如果把人工栽培品种与野生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的植株就会结出味道更接近野生的小草莓。

链 接

选草莓要“三看”

看形状 不要买长得奇形怪状的草莓。有些草莓色鲜个大,颗粒上有畸形凸起,咬开后中间有空心。这种畸形草莓往往是在种植过程中滥用激素造成的,长期大量食用有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孕妇和儿童,不能食用畸形草莓。

看颜色 挑选的时候应该尽量挑选色泽鲜亮、有光泽的。购买草莓时可以用手或纸轻拭草莓表面,如果手上或纸上粘了大量的红色,那就要小心了。

看表面 蒂头叶片鲜绿、有细小绒毛、表面光亮、无损伤腐烂的草莓是好草莓。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9个最不靠谱的饮食谎言
下一篇文章:中国两成多海外淘宝消费“砸”向婴幼儿食品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