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专家提醒 >> 浏览文章
中国式“剩宴”剩下的是什么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姚敏    更新时间:2013年02月25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姚 敏

  厉行勤简节约已经成为上上下下的行动,从今年春节的情况回望,中国式“剩宴”减少了不少。从“半份菜”、“小盘菜”到 “备用菜”、“拼盘菜”,从取消包间最低消费到点菜师走俏市场,看来杜绝浪费,餐饮业已经动真格了,那么,现在餐饮消费的主角——手握票子的吃客们是否全都行动起来了?

  尽管已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了“光盘行动”,但不光盘甚至整盘尚存的情况还有不少。据报道,在全国一些城市,餐馆饭菜浪费严重的情况依然存在。笔者春节期间到广东度假,广州、中山等地的同学和朋友纷纷请客,同学相见甚欢,聊不尽大学时代的求学逸事,因此谈兴甚足吃的倒少了,离席之时菜食所剩颇多,遇上会过日子的女同学尚会适量打包,男同学则大手一挥直呼走人,空留下没动几筷子的全鱼和各类海鲜。作为引导理性消费的媒体的工作者,笔者忍不住讲了几句适度消费、可以打包之类的话,同学爽快地说:“你们一百年才来广东度个假,难得难得,剩点没事。”在家人“广东人最好面子”的急促的耳语中,笔者只好不再坚持。

  看来,要让中国式“剩宴”戛然而止,铺张浪费之习立马绝迹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面对人散席尽而食物仍满满当当被大量直接倒入泔水桶的场面,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式“剩宴”,剩下的是什么?个人和社会从中究竟“得到”了什么?

  毋庸置疑,中国式“剩宴”造成了铺张浪费,浪费了大量钱财,不仅害人还误国。据报道,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几乎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按保守推算,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在我国每年还进口粮食的背景下,“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食物本身和他人劳动的浪费,更是对社会资源和国家财富的浪费,说“剩宴”误国并不为过。

  其次,除了物质财富的浪费,如此“剩宴”还助长了奢侈浪费和不文明消费、攀比之风等社会恶习、陋习。“等我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对这个一度很火的网络段子,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近年来人们富裕了,社会转型加快,过度消费观念泛滥,在一些人看来浪费的背后代表的是成功和地位。”

  透过中国式“剩宴”,我们还看到了令无数人苦笑的面子。好面子、讲排场可谓是中国式“剩宴”蔓延的根源之一。不能让人觉得请客的人小气,于是菜品尽可能丰富,菜价尽可能高点成为请客者不二的选择。不仅是商务宴请、公款吃喝,就是自家亲友吃饭,人们也往往会为了面子在点菜时大手大脚,由此浪费自然在所难免。

  呜呼,中国式“剩宴”只剩下了三样东西——浪费、陋习和面子。浪费得起,浪费可以撑面子,很多人来餐馆的目的早已不是饱肚,而是摆阔摆脸子以标榜财富或者权力。有人说,减少浪费需要移风易俗,此言差矣,勤俭节约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遏制浪费不是移风易俗,而是传统的回归。

  笔者以为,要想真正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消除摆阔心理及国人体现在多方面的“面子”隐忧,回归民族传统美德,除了在表层倡导理性消费外,还应从深层着眼,对国人大力宣传传统文化,普及其精神内涵,推进道德的润泽和知行的完善。究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人生的幸福和快乐?著名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引人深思——“简单而纯粹的生活,同时安放好内心才是生命最大的快乐。”只有透过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彻悟,让节俭淳朴之念生发于内心深处,人们才会从点滴做起,真正让简朴清新之风满灌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摒弃中国式“剩宴”。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茅台五粮液遭重罚4.49亿 白酒市场黄金周期或结束
下一篇文章:专家否认长江刀鱼价十年来最低 气候变化产量难测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