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专家提醒 >> 浏览文章
人参进入“收藏时代” 专家:升值潜力大变现难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10月12日    关注度:     【字体:

 随着野山参价格不断刷新名贵中药材拍卖纪录,其收藏价值逐渐受到重视。由于野山参产量稀少,而需求却不断增多,其升值潜力巨大。但有关专家指出,野山参收藏入门成本高,保存困难,变现交易还不成熟,普通藏家切勿盲目入市。 

  野山参“收藏时代”来临?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人参价值的再认识,野山参的收藏价值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入到野山参的收藏中。专家表示,野山参储量有限,升值潜力大,是吸引人们争相收藏的重要原因。 

  今年5月,一棵30克重的百年野山参拍出300万元的高价,随后在今年8月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棵325年、重达68.8克的野山参更是拍出了一千万元的高价,名贵中药材收藏品价格纪录被野山参不断刷新。在今年9月初于长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吉林紫鑫药业公司更是展出了一棵重达80克的野山参,估价在千万元以上,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 

  紫鑫药业董事长曹恩辉介绍说,由于野山参曾经历了长期无节制的采挖,致使目前野山参极其罕见,其储量极低,产量难于统计。“好的野山参现在可遇而不可求,可以说是一种收藏品、奢侈品,价格高也就不足为奇了。”他说。 

  我国是人参的宗主国,最迟在商代就已经发现和使用人参了,至今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人参(野山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古人说,吃人参“益寿延年”、“起死回生”、“返老还童、形容娇灵”,表明人参具有治病、保健、护肤美容的三大功效。中外科学家长期研究证明,人参不仅是大补元气的上品,而且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病、糖尿病、感冒、高血压、肿瘤甚至是艾滋病等多种疾病都有明显疗效,而且其药用功能还在不断发现中。 

  人参主要分为野山参、园参(人工种植)两种,现在还有一种林下参,完全模拟野山参生存环境、任其自然生长,年头比较长(至少20年)的也被视为野山参。野山参的药用价值最高,而且非常珍稀,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指16两为一斤的老秤)。1981年7月,“中国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北岗镇四名农民在长白山原始森林里挖到一棵九两二钱(老秤)的特大野山参,被作为“宝中之宝”,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吉林厅。 

  目前,野山参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国内主要产地为长白山腹地,极为稀少,偶有发现。此外,在朝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每年通过民间贸易、走私等方式也有少部分进入中国市场。 

  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全国野山参储量仅有几十公斤,而每年在国内市场“现身”的野山参鲜货只有6公斤左右,晒干成品不到2公斤。物以稀为贵,何况是“百草之王”的野山参,这也就是野山参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了。据悉,这些年,一些较大的野山参,除了少数进入收藏家手中,多数都被香港等地的权贵大亨们享用了。 

  由于野山参资源逐渐匮乏,发明了人工种植人参的办法。在吉林长白山区,人工种植人参历史超过了400年。目前,长白山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人参产区,园参产量占全国的85%、世界的70%以上。 

  吉林长白山人参销售主管管玉斌表示:“最近,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正式得到了国家的批准,人参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而人参产量很难大幅提高,所以好的人参特别是收藏级人参价格会越来越高。” 

  专家表示,野山参在拍卖市场频出高价对人参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收藏市场的火暴将体现人参价值和带动人参升值,最终使参农受益,使人参产业受益。野山参在收藏市场受到热捧,也有利于人参产业的品牌重塑,有利于人参业的健康发展。 

  “以前搞人参收藏的基本都是我们这些行内人,现在普通人收藏人参的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好事情,”吉林省野山参保护协会会长丁立起说,“大家都收藏人参是对人参的一种认可,人参进入藏品对人参的发展有好处”。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专家建议福州茉莉花茶推行标准化
下一篇文章:权威专家解答:转基因食品八大疑问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