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产奶粉频频爆出产品质量门,洋品牌的奶粉便受到大众追捧,不管价格再贵,很多父母也一定得给孩子喝上进口奶粉。那么,这些市场上畅销的洋品牌奶粉,就百分之百都是“进口货”吗?
“洋奶粉”占中国市场8成份额
“100%原装进口”成招牌
烟台市民董女士家的宝宝今年2岁多了,从宝宝七个多月断奶的时候开始,董女士就第一时间给孩子选购了进口品牌的奶粉。董婷说:“虽然价格高点,但是叫人觉得放心,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愿意给孩子提供好的奶粉。”
其实像董女士有这样给宝宝选择进口奶粉的妈妈不在少数,随着市场需求大增,“洋奶粉”的价格也不断提高,即便近四年,历经几轮每次幅度都在 10%左右的提价,动辄三五百元一罐的进口奶粉仍然更受青睐。滨州某超市奶粉导购员告诉记者:“多数(家长)还是认为产品价格高了质量就好,其次就是认国外牌子,认进口奶源或者是进口的牌子。”“现在家长+对进口的品牌比较相信,因为它经过海关检测,所以都觉得比较放心,它的销量占到所有奶粉的一半多。”
据统计,近年来在中国中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各类打着“洋”品牌旗号的奶粉共占据了国内中高档奶粉市场的8成份额。进口奶粉受到追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100%原装进口”这块儿金字招牌。泰安一位市民表示:“他们主要的一部分消费心理,主要是我用的是好牌子,跟别人说出来还是觉得面子很多的。”烟台市民杨林红也表示“不说贵了便宜了,反正是只要我们能承受起,就让他喝,什么样的好,喝什么养的。”
进口奶粉竟是“穿着马甲儿”的假洋货
真假洋品牌难区分
可打着“洋奶粉”旗号的,可并不一定都是“100%原装进口”。4月6号,滨州市的白女士就突然从报纸上看到,自己宝宝喝的一种叫做法国合生元的进口奶粉被曝光了,这个所谓的进口奶粉竟然是“穿着马甲儿”的假洋货。“上面标注的是法国原装进口还有欧洲优质奶源,作为我们消费者来说,就认为这款奶粉是一种纯正的进口奶粉,但是我们很难去区分它是真正的洋品牌还是假洋品牌。”
洋奶粉真假难辨,消费者容易陷入消费误区。记者调查发现,其实多个洋品牌奶粉企业都是华人在海外注册的公司,专供中国市场。这些奶粉在当地既不销售也没有知名度,目的只是为奶粉披上一件洋外衣。许多进口品牌的奶粉都有着由一串串英文字母组成的洋名字,部分标注中文名字的品牌,看起来十分洋气,可再仔细一看要么产地是中国,要么制造商是中国。
董女士认为:“越来越觉得所有奶粉配方都差不多,就是换了个包装,换了进口的。此外,还有市民担心,即便选择的洋品牌奶粉是真的,可是这些标榜营养丰富的产品实际功效如何也很难确定。”
国内外双重标准让洋奶粉放弃操守
监管缺失、权威信息不畅遭质疑
许多人购买洋奶粉,价格再高也无所谓,甚至是越高越买——其实,他们就是想买一个放心。而在国内、国外的双重标准下,很多洋品牌也放弃了自身坚持的道德操守。
烟台大学生命与生物科学学院副院长贺君分析认为:国内婴幼儿奶粉的标准是蛋白质含量在12%-15%就合格,+而国外奶粉的标准是 18%-23%,进口奶粉就没必要制造那么高的蛋白质含量,他就可以往里面添加一些其他的物质以减低成本,增加他的盈利。双重标准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体现了我们的国家标准定的比较低了。
假洋奶粉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鱼目混珠,有很多原因。可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消费者能够理性消费,那么“假洋奶粉”就会在市场上无处藏身。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假洋奶粉”能够广受欢迎,其实就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更应当强化监管,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充分的消费信息。“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包括商品的商标、产地啊,时间啊什么的一些详细的信息能够标注的更清楚一些让我们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在近期的2012年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安全消费座谈会上,来自中消协、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对洋奶粉乱象,就提出了监管缺失、权威信息不畅的症结所在。奶粉进口要通过工商、质检、海关等一道道的关口,而实际上,由于部门分段监管,最终造成了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时,目前市场缺乏一个权威、有公信力的信息平台,更让众公对奶粉中的“洋面孔”摸不清头绪。
其实不单单是洋奶粉,最近,洋品牌频频爆出质量门。先是在中国畅销二十多年的洋品牌“老人头”竟是本土生产,更有意大利企业组团来华打假,30 多个洋品牌被举报。一时间,从哪里冒出来如此之多的“假洋鬼子”?监管力量的缺失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推脱掉的责任。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严格管理,杜绝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山寨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