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利钿谈起了食品安全问题。张德江说,一定要把我们的民族品牌培养起来,奶牛养殖、乳品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要保证安全。“中国人不能不喝洋奶粉,但是不能全喝洋奶粉”。
近年来,奶粉市场掀起一波接一波的涨价潮,而婴幼儿配方奶粉则不断在涨价浪潮中冲在最前面。在惠氏、雅培等去年年底刚完成涨价之后,有消息称,美赞臣也将于3月底实现提价,涨幅在10%-20%。
据统计,当今“洋奶粉”已经牢牢掌握了中国奶粉市场,其市场占有率高达约60%,在高端奶粉市场的份额甚至高达90%以上。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对此番话语进行解析。
《证券日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此番言论是否也预示着国家对洋奶粉及中国奶粉的重视?
周思然:此番言论既是对国产奶粉的支持,也是对洋奶粉的认可。
《证券日报》:你如何解析?
周思然:不得不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洋奶粉的加入虽然加剧了我国奶粉市场的竞争,推动了国产奶粉企业的优胜劣汰进程,但也为市场带来了优质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及丰富的品牌运营经验,对国内奶粉市场无疑起到充实的效用。与此同时,目前市场呈现的严重依赖洋奶粉的局面也是不合理的,消费者对国内外奶粉的认知仍然存在较大的偏见,其实国产奶粉中同样具备优秀的品牌,而这些品牌优势却无法在洋奶粉的强烈攻势下和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中展现,因此,强化对国产奶粉的信任至关重要。
《证券日报》:目前洋奶粉与中国奶粉占有的市场比例分别是多少?为何会沦为这种结果?
周思然:就行业整体而言,洋奶粉已经占据我国奶粉市场半壁江山,其中,以雀巢、雅培等为主的洋奶粉已经占据我国70%以上的中高端奶粉市场。之所以沦落到这一局面,首先,与国产企业频频爆发的奶粉安全事故息息相关,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为洋奶粉的大肆进入创造了机会;其次,国内乳企全产业链的建设力度和对奶源的掌控能力都较弱,再加上国内外乳业标准的差异,导致企业保障产品安全的力度相对较弱;第三,国内乳业竞争环境尚不规范,企业之间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更是危害了国内乳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证券日报》:所谓的培养民族品牌将会使那些公司获益?中国奶粉未来将如何?
周思然:培养民族品牌必然有利于乳业巨头的发展,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必将从中获益。短期内仍然无法改变洋奶粉牢牢占据中高端市场的局面,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和国家、政策对乳业要求的逐步提升,国内乳企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加强,行业集中度和企业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而国内乳企海外征程的大面积启动和洋代工模式的逐步规范将有效地挽回消费者的信心,未来国产奶粉将面临极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手记:正如副总理所说,作为食品企业来讲,第一责任就是保证食品安全,这是你的生死线,食品不安全,企业就死掉了。淘宝海外代购奶粉火爆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中国父母的无奈。寄望中国乳制品企业真能重视食品安全和产品研发。正如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伊利、蒙牛、光明等乳制品企业来说中国广大的市场大有可为,产出适合中国孩子的优质国产奶粉是每位中国家长们的梦想,似乎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