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专家提醒 >> 浏览文章
专家称国内超7成“有机菜”假冒 顾客求心理安慰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2月25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严格来讲,是不是有机蔬菜是无法靠检测一棵菜得出结论的,因为有机蔬菜强调的是一个生产过程,从种植、收获到包装,甚至上了餐桌都是有一套标准的。因而

  “有机菜”:要用良心来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机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买到“有机菜”,一些人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钱包。

  然而,“有机菜”在大为盛行的同时,也给一些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于是,假“有机菜”便戴上仿冒标签的帽子,在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里“兴风作浪”,一时间搞得人们难辨真假,雾里看花看不明。

  有专家称,国内市场上的“有机菜”,70%以上都是假的。目前能真正吃上“有机菜”的人并不多,不少人是花了“大头钱”,只求了个心理安慰而已。

  “有机菜”是个啥东西?

  所谓“有机菜”,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说的,用农家肥种出来的、不喷洒农药的蔬菜,也被称做“生态蔬菜”。“有机菜”,是依照国际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标准生产,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

  专家称,有机蔬菜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程质量控制和审查,保证其无污染、富营养和高质量。

  当今,国内市场上的蔬菜有这样几种:普通蔬菜、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四类。

  无公害蔬菜是指未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也就是说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标准内;绿色蔬菜是指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的总称。

  当然,普通蔬菜不一定就是不安全的,只是没有经过质量标准体系评价。其实,上市蔬菜的最基本要求就应该是没有公害。

  但是,从健康和安全角度讲,人们还是青睐“有机菜”,因为“有机菜”不是随便就生产出来的。

  据专家介绍,“有机菜”生产基地的土、水等环境质量,必须通过3年的监测并达标,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需两年以上的转换期。另外,“有机菜”必须建立生产和加工过程的完整档案记录,必须通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等认定单位的论证和管理。

  “有机菜”是国际公认的无污染安全食品,是未来蔬菜种植的发展方向。有机农业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发展很快,中国的有机蔬菜种植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有机菜”猫腻知多少?

  如今,商场、超市里的“有机菜”可谓多多。有消费者苦叹:“看着标签,都贴着"有机菜"字样,价格也很高。但是看着与普通菜没什么两样,真不知该不该买。”

  即便是专家也称,什么是“有机菜”什么是普通菜,肉眼无法识别。所以,当前我们只有靠识别标签真假来辨别“有机菜”。即使花高达3万元以上的检测费,也无法判断一棵蔬菜是否有机。

  其实,这也就是一些人投机“有机菜”的“辩证法”,同时也是假“有机菜”大胆走上柜台和餐桌的主因。

  据报道,北京每年能生产有机蔬菜几百万吨,其中80%都出口到国外,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商场、超市里,“有机菜”却是琳琅满目。

  “由于成本过高,一些有机蔬菜基地在其他环节上会耍花样。”一位业内人士说,在“有机菜”供应量和品种跟不上的时候,他们除了从基地里拉一部分“有机菜”外,不足部分就直接从菜市场批发,然后贴上有机标签一起送到各大超市。

  “有机菜”供不应求,除消费者青睐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机菜”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生产周期长,这也就催生了造假菜。

  按照目前国内的有机蔬菜生产现状,不使用农药、很少使用化肥等严格的环境控制,有机蔬菜的产量是很少的,至少要比普通不加控制的环境下生产出的蔬菜量少三分之一。

  还有那些烦琐的认证等一系列问题。国家规定,有机蔬菜在种植前都要经过严密的认证,对生产“有机菜”的土地、水质、空气等都要实地检测,即便全部合格,如果这片地以前种植过非有机作物,也要进行3年的转换种植。

  当然,这期间种出的作物也不能贴上“中国有机产品”的绿色标签,而应贴上“中国有机转换产品”的土黄色标签。

  最后,连续3年检测达标的基地,才会颁发有机食品认证书。而且在颁发认证书的同时,还会发放有机食品标签。如果通过的是土豆认证,一亩地大概能产多少土豆,就发放多少个有机标签。

  据悉,“有机菜”整个过程要闯过14道关,才能拿到“有机证”。如今“有机菜”泛滥,泛滥的其实是有机标签,以此对消费者实行“障眼法”,让其当“冤大头”。

  “有机菜”如何出的炉?

  “有机菜”和普通蔬菜的区别是在栽培方法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机菜”使用自然肥料。当然,其他环节也不一样,比如,“有机菜”的种子绝不使用转基因的;施肥一般采用自制的腐熟有机肥或采用通过认证,允许在有机蔬菜生产上使用的一些肥料厂家生产的纯有机肥料,如以鸡粪、猪粪为原料的、经过2年至3年发酵的有机肥;绝不喷洒化学农药,防虫主要靠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同时,“有机菜”生产基地还必须远离化工厂,喷灌的水也必须是未受到任何污染的,生长的土壤通常需要先闲置2年~3年时间,最后,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认证合格后颁发证书才算“有机菜”。

  上述这个过程,被“有机菜”商称之为“魔鬼的过程”。因为在认证过程中,有关部门会到基地来取土壤、生长物和药水样本拿回去检验。总之,严格按照有机的标准种菜,成本比一般种植方法要贵上2倍~3倍。

  正因有机食品生产成本高,一些人出于利益计算,很难严格按标准生产。在一些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就有农民坦承:“为了增产,使用过违规的化肥、农药。”

  也有农民坦言:“尽管有生产标准,但实际操作就靠自律。”山东肥城种植“有机菜”十多年,目前已发展到17.8万亩,在业内有“全国有机蔬菜第一县”称谓。他们就是靠“有机菜”的“金字招牌”发了财,因此,蔬菜种植者都自觉维护这块牌子。

  但遗憾的是,在当今市场上,有的蔬菜却是靠“检”成为“有机菜”的。有消息称,只要肯花钱,有的认证机构就给办证。检测农药分好多项,比如DDT、666,并且还下分很多小项,总共不下100多项,每一项检测费是300元。

  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说:“严格来讲,是否是有机蔬菜是无法靠检测一棵菜得出结论的,因为有机蔬菜强调的是一个生产过程,从种植、收获到包装,甚至上了餐桌都是有一套标准的,即使没有检测出蔬菜上有农药残留,也不能就此判断它是有机蔬菜,重点还是过程监控。”

  可见,“有机菜”不是“检”出来的,是用良心种出来的。

  假“有机菜”缘何泛滥?

  假“有机菜”泛滥,当然是利益驱使的结果。仅以北京一些超市价格看,普通蔬菜、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价格就差很大。比如普通西兰花,换算成每市斤为3.5元,而标示绿色蔬菜为8.5元,标示为有机蔬菜最贵为11元。

  正因为“有机菜”价格高利润大,假“有机菜”才会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监管部门留下来的“漏洞”。

  有消息称,在有些地方,假冒“有机菜”标签才3分钱一个!上海有家包装印刷公司就经营“中国有机产品”字样标签,竟公开称“可以根据客户提供所需标签的材质、规格、形状、印刷颜色、数量等制作印刷”;广州有家印刷公司也出售“有机食品不干胶贴纸”,每张售价仅为0.03元,也说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做。

  “这个标签的制作不复杂,模仿起来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假冒有机蔬菜的肯定有。”一位业内人士说。

  当然,获得认证证书也不难,交钱即可拿到,盖因市场上有类似机构的中介,承诺交一定的钱即可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证书。

  有人称,有机食品行业之乱,关键是认证环节随意性大。你只要花两三万块钱,一些认证机构或中介公司会派专人帮助“搞定”申请、文件审核、实地检查等认证全流程。

  山东寿光的一家有机蔬菜公司多个蔬菜品种通过中绿华夏有机认证后,就有不少认证机构打电话“游说”,说只要交钱,最多一个月就能把没通过认证的菜品认证了。

  “有机食品全程监管存在交叉或空当。农业部门管生产,认监委管认证,工商部门管流通,卫生部门管餐桌,哪个部门都说得上话,但哪个部门也不是完全说了算。只要有一个部门监管缺位,就无法管好有机食品。”专家的坦言,无疑直指监管部门的缺位之失,某种程度上成了假“有机菜”泛滥的“帮凶”。(陶然)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超市水产区售卖鲨鱼肉引围观 专家建议不要食用
下一篇文章:专家支招教你挑黑木耳,单片碗状,背部少筋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