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专家提醒 >> 浏览文章
“新国标”下选奶三诀窍 看营养成分表算蛋白质
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时间:2010年07月21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由于生乳的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两项重要指标比旧版标准有明显下降,从6月起开始实施的“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一直是争议焦点。对此,卫生部官员7月13日回应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

  不过,该解释无法消除消费者的担心。专家指出,“符合国情和产业”不等于“符合健康和质量”。面对降低了标准的“新国标”,本期记者请专家来为您支招,给消费者提供一些喝上优质奶的小窍门。

  原料奶低质影响乳制品

  对策 看营养成分表计算蛋白质

  乳品“新国标”中“生乳”的两项指标比过去明显放宽:蛋白质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5克降为不低于2.8克,菌落总数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上调至200万。

  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教授介绍,“生乳”(即原料奶)虽不被消费者直接饮用,却是一切乳制品的原料。“原料奶不影响乳制品质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后期工艺再先进,原料奶质量不好,乳制品总体质量也会受影响。

  新标准中蛋白质2.8克是“合格线”,但事实上相当多的乳制品能达到良好甚至优秀标准,即蛋白质含量达到3克甚至更高。好的乳制品蛋白质含量等指标通常高于普通乳制品,这一点消费者可通过营养成分表自行鉴别。

  不过由于原料奶的采购成本等原因,市场上的乳制品往往是“优质优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原料奶蛋白质含量下降

  对策 选低脂脱脂和“闪蒸”奶

  原料奶每100克的蛋白质含量降到了最低2.8克。专家指出,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会受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介绍,发达国家该指标要求在3克以上,但我国大部分达不到2.95克标准。一些养殖户连2.8克都达不到,如果强制他们达到2.95克的标准,反而会促使他们暗地以加入三聚氰胺等手段来勉强达标。原料奶还受季节影响,夏天奶牛饮水多,原料奶营养成分也不如冬天。

  专家建议,如果消费者中意高蛋白质含量的乳制品,可选择低脂奶(粉)或脱脂奶(粉)。此外,部分企业已能做到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采用“闪蒸”工艺或其他工艺来去掉牛奶中部分水分,提高蛋白质含量,所以经过“闪蒸”的乳制品也可以选择。

  专家还提醒,消费者对原料奶蛋白质含量降低不必过于紧张。牛奶不是中国人饮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而且每天喝500克牛奶,也能摄入14克蛋白质,外加食用肉类和鸡蛋,成人大都能达到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蛋白质摄入量。

  原料奶菌落总数增加

  对策 超高温灭菌更彻底

  比起蛋白质含量,消费者更应关注关系到乳制品安全的菌落含量。南庆贤介绍,我国奶牛散养比例高,菌落总数指标增加到200万能保护大量散养户的利益。但不应回避的是,部分优秀企业的原料奶已达到每毫升菌落总数在10万以下,达到与美国、欧盟一致的国际标准。

  李兴民介绍,原料奶菌落増加会产生酶,使奶的口感变差如出现苦味,生产商可能加入其他添加剂掩盖苦味。此外,菌落一旦增加,原料奶在储藏、运输途中可能产生毒素,即使通过超高温杀菌也很难完全杀死,结果不得不提高杀菌温度、延长杀菌时间,进一步破坏营养。这使厂家更无法平衡杀菌与营养间的矛盾。目前牛奶灭菌手段主要分超高温瞬时灭菌和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灭菌是用瞬间高温将奶中细菌全消灭,但奶中的不耐热营养素会被破坏;巴氏杀菌则保留部分细菌,营养成分保留相对完整,但由于残留了细菌,必须严格冷藏,否则会加速其中的细菌繁殖。

  专家提醒,不论哪种杀菌方法,合格的厂家在其乳制品成品中最终都会达到细菌控制标准。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奶茶含三大危害健康成分 多喝无益
下一篇文章:铁树花炖汤喝倒一家10口 提醒别吃不熟悉的食物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