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糕的是,还“时灵时不灵”。
●王泽斌,美国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
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一些东西加上自己的分泌物,最后得到一种胶状物,人们就叫它“蜂胶”。蜜蜂用它来建造蜂房,蜂胶的作用类似于砌砖的水泥。此外,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蜂胶的英文词来自于希腊语,原意就是“蜂房的护卫者”。
人类使用蜂胶的历史非常久远。公元前300年,欧洲就有了使用蜂胶的记载。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制作木乃伊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加上现代商业的营销,传说中蜂胶的“功效”越来越多,从传统的“抗菌”“抗病毒”,到时髦的“调节免疫”“抗肿瘤”,不一而足。
因为多数国家对医药产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着严格的要求,蜂胶只能作为“替代医学”用品销售。但是对它的科学研究吸引了众多目光。传说中的各种功效基本上都有人进行过研究。几十年来,发表的结果也不少。让人失望的是,这些研究一般都是动物或者细胞实验,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被认为不足以得出结论。最糟糕的是,还“时灵时不灵”———有的人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为“有效”,有的人的结果却是“无效”。
不过,对于蜂胶商人和爱好者来说,也有“好消息”。一方面,这些研究结果只是说“没有证明蜂胶有效”,而没有去证明“蜂胶无效”。所以,只要人们愿意相信,就可以把它“当作有效”。另一方面,目前所做过的毒性和副作用检验,都没有发现问题。所以,说它“未发现副作用”在目前也还是可以的。当然,跟任何其他蜂产品一样,它可能含有多种过敏原。如果是过敏体质,就需要小心一些了。
正如许多追求“传统疗法”的人士所说的那样,蜂胶这样的“天然产物”中可能含有几百种成分,也不排除有现代分析技术还没有发现的东西。现代科学对它的研究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传说中的那些功能是否真实可靠地存在?二是如果这些功能存在,是其中的什么成分产生了这样的作用?
科学的发展确实还很有限。对蜂胶的科学研究进行了几十年,现在还是一团乱麻。这团乱麻还将继续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解开。在获得靠谱的证据之前,面对“以稀而贵”的它,是因为“没有证据显示它有用”而认为它“没用”,还是因为“没有证据显示它没用”而认为它“有用”,真的只能靠“相信”来解决问题了。
■ 实验室里
运动营养剂补充不出“掷铁饼者”
●陶醉,江南大学营养与食品专业硕士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奥运会上,运动员吃得很简单:橄榄、面包、干酪,及一些肉类,但这些平常的饮食并不妨碍古希腊时代的人们拥有强健体魄,著名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今的都市人纷纷走进健身房,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美国《营养学杂志》2010年6月刊上发表巴西科学家的一项最新调研成果显示:在数千名受访者中,36.2%的人在健身的同时服用一些营养补充剂,其中青年男子的比例最高,大都是出于补充营养或提升肌肉质量的目的。
而对于健身人群来说,蛋白质是最常见的营养补充剂。很多人都会在健身后吃一些蛋白粉或是增肌粉,以图达到立竿见影的强壮效果,这些补充剂中蛋白质含量都非常高,在纯蛋白粉中甚至达到90%,而这些真的有效吗?
平时,蛋白质很少用来供能,而当运动后肌糖元耗竭,蛋白质的供能作用上升,确实有助于肌肉修复和增长。但终究蛋白质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不宜摄入过多,否则会增加代谢率,蛋白质的代谢物氨是一种有毒物质,需通过肝脏将其转化为尿素后再经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增加肝肾的负担,并使体内的水分和钙耗尽,造成脱水脱钙,引起骨质疏松。
而健身者关注的肌肉体积也不是全由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决定,还与运动方式、内容及运动量有关。正常成人每天蛋白质需要量为每千克体重1克左右。运动员需要适当补充蛋白质,以弥补机体消耗,但一般健身人士无论是运动强度还是运动量都无法与职业运动员相比。
营养补充剂并不是膳食替代品,谁都不能指望像大力水手一样吃了菠菜就立刻变得孔武有力。国际奥委会在关于运动营养的共识声明中强调:“当摄入膳食的量或种类受到限制时,营养补充剂或许能起到短期效果,但在服用前需注意其能效、成本、健康风险。”大部分在健身房进行常规锻炼的人们基本上都能保证正常的饮食。而一旦某种营养素过量,还可能会损害其他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引起整体的营养不良。所以说,与其额外补充营养素,更应该重视日常的膳食,这样才能在运动中体会到更健康的成果。
■ 人与自然
蚊子叮咬后植物精华能止痒吗?
●一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
夏天蚊子猖獗,任你纱窗、电蚊拍、驱蚊水、灭蚊器都使上,仍不免中招。蚊子吃饱肚子走了,留下的红疙瘩可是让人难熬。在我的印象中,花露水、大蒜汁是祖母对付这种情况的两件法宝。如今,还有号称添加了植物精华的止痒花露水,这些“植物精华”究竟能不能克服蚊子留下的瘙痒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被蚊子叮咬后人会感觉瘙痒。“痒”其实是我们的肌体自己敲响的警钟,这就是过敏反应。我们的免疫系统通常对侵入机体的蛋白质或者有害物质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异物,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组织胺,引起皮肤痒痛,同时加速组织液的分泌,召唤各处的免疫蛋白来消灭入侵者。蚊子叮咬的同时释放的那些可以阻止血液凝结的唾液就是这样的入侵者。这样看,形成肿块,引发瘙痒倒是人体的“自我保卫战”。但是这样的战争多少让人不适,何况有些情况下会持续数周。要想让战争停息,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及其对组织的刺激是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好了,知道了“痒”的根源,我们就可以来看看“植物精华”的作用了。
大蒜中的大蒜素会让我们的破损皮肤感受到一些辛辣刺激,能转移一下我们对瘙痒区域的注意力,但不会对瘙痒的根源产生什么影响。大蒜能杀菌不假,但“止痒”就很可疑了。
同样,在花露水中经常用到冰片和薄荷醇,在酒精溶剂的配合下,这些物质可以让涂抹区域的毛细血管扩张,影响此区域的神经活动,并达到局部麻醉效果。在这些物质挥发散去之后,神经缓过劲来,痒痒的感觉就又回来了。
目前,最有效的止痒方法就是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很遗憾目前的抗组织胺药物都是人工合成的,并非植物精华)。像无极膏这样的经典药物中,抗组织胺的丙酸倍氯米松就是主角,而我们闻到的薄荷香味的薄荷醇再带来一些清凉,当个好帮手也是不错的。
还有些报道是说,用维生素C溶液或者用磨碎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植物茎叶(如马齿苋)来对抗组织胺,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无可靠的实验数据证实此种说法。在没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试试倒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