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专家提醒 >> 浏览文章
专家成年人一天吃114个三胺蛋才对身体有影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08年10月30日    关注度:     【字体:
    先是奶粉,然后是鸡蛋,三聚氰胺这个之前鲜为人知的化学产品一夜之间成了每个人熟悉又害怕的名字。

    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对鸡蛋中含有三聚氰胺的原因作出明确解释,但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超市,大连韩伟集团生产的鸡蛋已经下架。

    “鸡蛋中出现三聚氰胺应该就是饲料出了问题。”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杨宁说。

    杨宁告诉记者,在奶粉中查处三聚氰胺后,农业部在9月16号就对饲料进行了一次清查,大连韩伟集团这次的问题鸡蛋应该出在饲料上,饲料中可能有玉米蛋白粉,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三聚氰胺。

    “这是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问题,确实不应该。”杨宁说,但公众不必对此事太过紧张。三聚氰胺含量在一定限值内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从香港媒体的报道来看,问题鸡蛋中三聚氰胺的含量达到万分之4.7,超过了规定的万分之2.5的上限。

    这样的鸡蛋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儿童一天要12个这样的鸡蛋、成年人一天要吃114个这样的鸡蛋,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杨宁说,这样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发生。而且人体本身对三聚氰胺能够代谢。

    食品中能不能杜绝三聚氰胺?

    “在我国的规定中,三聚氰胺不允许添加在食品中,也不允许添加在饲料中。但在食品、饲料中,要求三聚氰胺含量为0是做不到的。”杨宁说,因为一些食品包装、正常的添加剂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代谢产生三聚氰胺。

    杨宁告诉记者,有一种灭蝇的药,按照规定是可以喷洒在饲料上,但是这种灭蝇药的代谢产物中就有三聚氰胺。如果不是人为大量添加,通过食品包装材料等方式产生的三聚氰胺量都很小,对人体并不会产生毒害作用。

    由于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所以在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中不包含这一项,现有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中也没有这一项内容。

    正是因为三鹿奶粉事件,我国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才针对这个问题发出了一个公告,规定了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上限。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说,现在出现了千军万马检测三聚氰胺的误区,这样的做法很不科学。三聚氰胺能造成检测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但含氮的化合物有上万种,都会提高蛋白质的检测值,怎么可能一个一个去检测?

    罗云波告诉记者,在三聚氰胺事件出现之后,不仅政府相关部门在花大价钱购买相关的检测设备,很多企业也在购买自行检测,结果美国的那些检测仪器都快卖疯了。

    在杨宁看来,很难将所有化学品一一列出清单,每个都进行复杂的检测。这对政府监管是个大的挑战。

    “三聚氰胺事件暴露的依然是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问题。”罗云波说,我国长期以来对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的是分段管理的方式,由于涉及的部门太多、环节太多,出现了很多监管盲点、灰色区域,从而造成责任不明确的现象。

    罗云波认为,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封闭的链条,涉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非常不容易做到。应该有一个国务院层面的协调机制,不能让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从世界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看,监管方式并不一致,有些采取的是品种分类管理,一个部门将一类食品从头管到尾。也有一个部门将所有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管理,还有采取同我国类似的分段管理体制。在监管的方式上,并不见得哪种方式就更好。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监管体制,如果能把责任明确了,效果就会不错。”罗云波说。

    除了监管体制,罗云波觉得公众也需要增加一些食品安全的知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诉求在提高,但食品安全的知识却很缺乏。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科学饮水五要五不要
下一篇文章:有白头发多吃哪些食物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