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应读者要求,我网对原中华老字号作了整理,现已全部公布共25页。因发布的时间有差异,读者可用中华老字号、连续刊载的标题在我网搜索栏搜索,可阅读完原全部老字号内容。)
长春堂
创立时间 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5年)
现 地 址 前门大街28号
特 色 中药店
电 话 67021582
清乾隆年间,北京有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此人为山东道士孙振兰, 人们俗称其为孙老道。孙老道以自制消暑闻药“避瘟散”、“无极丹”为主,经多年的苦心经营积攒了些钱财,乾隆五十五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里的长巷头条北口置了间铺房,挂上了“长春堂”的字号,形成了前店后厂(自制成药,加工药材和饮片),固定经营的方式,结束了游方郎中的生活。
说到“长春堂”,老北京人马上会想起“避瘟散”,二者之间密不可分。。消暑闻药避瘟散具有香、凉、祛瘟消暑的效用,取用少许抹入鼻腔,清凉感直通心脑。在30年代的老北京曾经流传过“暑热天您别慌,快买暑药长春堂,抹进鼻孔通心腑,消暑祛火保安康”的顺口溜,时至今日,盛夏时节,到长春堂购买避温散的顾客仍旧络绎不绝。避温散具有祛暑清火的功能,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祛邪气,药效迅速。
民国初年,国力衰弱,列强军阀争战不已,洋货日货充斥市场,当时日本的祛暑药“仁丹”和“宝丹”在中国大肆宣传,大量倾销,几乎每个城镇的大街小巷都贴有仁丹广告。 为了抵制日货,长春堂当时掌柜张子余先生和药师蔡先生通力合作,在原避瘟散的基础上开发出紫、绿、黄、白四种不同颜色新剂型的避瘟散,可以针对不同症状、不同病人,使用不同颜色品质更为完善的避瘟散。
这种避瘟散是装在一个八卦形的小盒内,打开盒盖,用指头蘸上一点往鼻孔里一揉, 深吸气,立即感到一股清凉气息由鼻而入,沁人肺腑,周身舒畅、清爽。避温散也可以用水冲服。与此同时,他们还完善了与生产配套的印刷厂,专门印刷包装纸、使用说明和宣传广告,开设了铸造锡制八卦药盒的生产车间,形成了采购、制造、包装、销售一条龙的生产规模,有效地抵制了日货,占领了市场。 30年代时,年产量达到了250万盒,不仅行销国内,还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打开了销路。那时遍布京城的大小百货店、小杂货铺、茶叶店等都代售长春堂的避瘟散。长春堂在山西太原、天津等地开设了分号,并在前门外鲜鱼口一带开设了棺材铺、纸店、油盐店、百货商店等共八家商店,这时期的长春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七七事变,北京沦陷,长春堂的经营也陷入困境。日本人限制长春堂避瘟散向外省市的邮寄业务,迫使其生产骤减至64万盒。 日本人得知长春堂资本雄厚,便再三地打它的主意。长春堂掌柜无端受到日本宪兵绑架、勒索,再加上1942年不慎失火,解放前夕的长春堂难以维持。解放后,长春堂获得了新生。店址两次搬迁,由鲜鱼口原址迁到了现址。
进入90年代,长春堂药店对房屋进行了翻扩建,建成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具有民族风格、雕梁画柱的新营业楼,于1996年6月18日重张开业。当天,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前北京市领导段君毅、焦若愚亲临现场为长春堂201周年重张开业剪彩。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先生为长春堂留下墨宝:“作好药品供应,为人民健康服务”。崔月犁先生的墨宝是“中药是中华国粹,要努力发扬光大”。新一代长春堂人决心继承发扬老字号的优良传统,重树店训“与人为善,正道而行”,发掘中医中药遗产的宝库,发扬光大中医中药文化,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海内外八方宾客。
--------------------------
鹤年堂
创立时间 明代嘉靖末年
现 地 址 宣武门外菜市口
特 色 汤剂饮片
电 话
相传创始于明代嘉靖末年,位于宣武门外菜市口(今菜市口百货商场中间部分),是有近四百年历史的老药店。
据传,“鹤年堂”原是明朝严篙花园一个厅堂的名字,严府败落后,严手书的匾流落民间,后来成为该店名字。此匾金体黑字,至今仍悬挂在店堂内。
鹤年堂饮片剂驰名京城,曾有“要吃丸散膏丹,请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请到鹤年堂”。饮片剂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鹤年堂前店后厂,设有经理、账房、门市部、斗房(饮片拣选车间)、丸药房 (丸散膏丹制作车间)、刀房(饮片切制车间)、鹿围(养鹿场)、电碾房、印刷房。
1929年初设第一支店,位于东安市场西门内;1935年8月设第二分店,位于西单百货商场西门对面;1936年4月设第三分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鼓楼前(1951年停业)。
北京解放后,实现公私合营,文革期间,曾改名为人民药店和菜市口药店,文革后,恢复老字号。
-------------------
成文厚
创立时间 1904年
现 地 址 西单北大街18号
特 色 图书、文具、帐簿
电 话 66022486 66065398
成文厚起源于山东济南,1904年姓刘的商人开办。最初是经营笔砚、课本、农村读物等商品的小店铺,由于当地同行不多,因此生意比较好做,业务发展很快。以后它又渐扩展到龙口、烟台、营口等地。三十年代初,成文厚买卖愈做愈大,哈尔滨、吉林、丹东等地都相继出现了成文厚分号,而北京成文厚则是1935年由吉林成文厚老板刘显卿帮助其子刘国梁开设的,称为“显记成文厚”。
由于办店得法,成文厚逐步形成了专营图书、文具的专业店。为了改变我国传统的条子帐,四十年代初,北京得泉簿记学校校长贾得泉先生编辑出版了《改良中式簿记》一书,第一次介绍了科学的复式记帐方法和借贷式帐簿的样式。
成文厚老板刘国梁和帐房先生刘培森等人得知后,欣喜若狂。他们看到当时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旧式流水帐(即条子帐)有很多弊端,结算起来十分不便,常为此大伤脑筋。他们看出改变旧式帐,建立科学的记帐方法,推行新式帐簿已势在必行,便当即抓住时机与该书作者贾得泉先全合作,设计了一套以科学的复式记帐法为依据的借贷式新式帐簿,于1942年首次推出,很快得到了社会公认,使我国帐簿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新式帐簿全部采用日本富士纸,三色划线,价格较高。但因其科学实用受到顾客的欢迎,销量大增。这时成文厚的买卖愈加兴隆,资本也越来越雄厚。
成文厚帐簿卡片公司下设:成文厚帐簿商店、成文厚卡片商店、成文厚现代办公用品商店、成文厚批发部。公司总建筑面积二千平方米,营业面积八百五十平方米,主要经营会计帐簿、凭证凭单、文化用品、档案用品、管理卡片、现代办公设备、通讯设备等近二千余种商品,经营方式为批发、零售。
1946年,成文厚迁至现址。这时成文厚出售的帐簿以其样式新、质量优、信誉高而誉满京城,在全国的知名度逐渐扩大。在国内素有“北帐”之称。为了保持成文厚帐簿的信誉,该店老板还精心设计了燕飞大地图形的“燕京牌”商标,标志着成文厚的业务蒸蒸日上飞跃发展之势。“燕京牌”各种会计用品占领了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的全部市场,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专营帐簿、文具的独具特色的专业店。
新中国成立后,成文厚发展很快,成为一家较大的私营企业。1955年11月,成文厚成为北京市首批公私合营企业。“十年动乱”期间易名为“北京帐簿商店”。1978年后,成文厚有了更大的发展,营业场所由过去的单一门店,扩大为帐簿、卡片、批发3个门店。1980年,成文厚在原址进行了翻建,同时恢复了老字号。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先生和著名书法家王遐举先生先后为其题写了门匾,使店堂更加增色添彩。
今日的成文厚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经营特色,在经营中注重发挥老字号优势,并不断使其产品推陈出新,做到突出质量好,经营品种全,适应市场新需求。
近年来,成文厚坚持开放经营,走扩大市场商品占有率的经营之路。 一是变独家经营为四海经营、遍地开花。对经销单位实行挂牌销售、批量价格优惠等供应办法,不论是国营的、集体的,还是个体的一样批发供货。二是变坐店等客经营为走出去,上门直销服务。全国经销成文厚帐簿的网点已达二百多家,扩大了销售市场,提高了商品市场占有率。成文厚人均创利税在全国同行业中也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