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商业街的新一轮改造已经低调启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此次改造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引进老字号的群聚效应。毕竟,隆福寺商业街对于北京来说,有着独到的文化氛围及地理优势。也只有找准了这条传统商业文化街的定位,才能让这条街铺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集结老字号暨众望所归
资料显示,目前整条街能吸引顾客的,仅剩隆福大厦对面的隆福寺小吃店以及白魁老号饭店等经营北京传统小吃的饭店,不过这里也只是吃饭时间才会有消费者光顾,其余也仅有3家电影院能吸引一些消费者。隆福寺商业街的改造已经迫在眉睫。
政府方面对隆福寺商业街的改造在今年已经明确进行了指示。公开资料显示,东城区政府方面曾明确表示,东城区重建隆福寺的工作已进入规划和立项阶段。重建的规划范围东至东四北大街,西至民航局、美术馆,将会分期实施规划工程,在三到五年内完成重建。目前隆福寺的改造已初露开工迹象。业界普遍看来,发展已经日渐式微的隆福寺商业街此次改造过程中,发挥老字号特色应该是首要因素。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隆福寺商业街有着很好的文化底蕴,如果更多的老字号进驻,让这里成为老字号的聚集地,或许隆福寺商业街的经营可以迎来转机。据了解,东城区政府曾组织召开“促进隆福寺商业街发展研讨会”,当时就曾有专家建议,隆福寺街区应保留传统民俗文化,加大老字号与新品牌的引进。所以,如何赋予隆福寺商业街更多的文化,体现更多老北京特色,已经成为了隆福寺商业街改造的主要方向。
此外,隆福寺商业街的改造,还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中国美术馆、三联书店等,在该区域打造艺术品交易中心、演艺中心、传统商业文化街区,恢复发展传统商业,并形成很好的文化创意区,再现当年的繁荣景象。
隆福寺商业街的文化积淀
据了解,以老字号小吃为主的老字号企业,在经营中品牌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老字号企业的门店分散,那么单个门店在各自的新环境中,消费者认知度、产品研发等开发周期就会相对较长,而如果形成聚集效应,那么就会对老字号品牌形成整体的提升,为老字号企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不过,能为老字号提供群聚的场所也有一定的限制,文化氛围是主要因素。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袁家方看来,今天的商业,如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被称为有着“一站式购物”的特点。其实,元、明、清三代的一些商业街区,早就有这样的特点。比如琉璃厂,清代时各地来京赶考的学子在这里聚集,因此这里卖笔墨纸砚和书籍的店铺就很多。可见,能够在旧时形成商业区的地方,都有一定历史背景。
资料显示,隆福寺始建于1452年清乾隆年间,隆福寺庙会曾经被喻为京城庙会中的“诸市之冠”。而隆福寺距离曾经的北京贡院也不远。各地来京赶考的举子络绎不绝,渐渐地这里的书肆兴盛起来。清末民初,隆福寺有30多家书肆,甚至能跟南城的琉璃厂相媲美。书店里不但卖书,还能淘到价格低廉的珍本、孤本。据说当年胡适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曾经对学生们说:“这儿距隆福寺很近,你们应该常去跑跑。那里书店的掌柜不见得比大学生懂得少。”
正是这些历史的积淀让隆福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新中国成立后,隆福寺的宗教活动场所功能迅速减弱,而集市贸易的作用却不断加强。1951年,政府部门把隆福寺一带的浮摊儿、游商安排到隆福寺的空地上,并改建成长年营业的“东四人民市场”。除了经营日用百货、食品之外,还经营旧货、古今字画、图书,困难时期还增加了修理行业,比如修补棉毛衣裤、鞋、钟表等。正是这些商业设施的一应俱全,隆福寺商业街成为了当时北京最火的商圈之一,成为北京市民休闲购物娱乐的必选地之一。
转型不明致使街区没落
袁家方认为,北京商业区分布有“中轴突出”的特点。从中轴线上看,北京的商业街区,从北到南,有鼓楼、前门,后来,有了天桥,今天又有沙子口、木樨园。这条轴线上最突出的是鼓楼大街和前门大栅栏。除了“中轴突出”,北京的商业街市在布局上还有一个“对称中轴”的特点。这表现在东、西两大市上。尽管隆福寺在东四牌楼附近,护国寺在西四牌楼北两公里左右的位置,二者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在北京还是习惯称它们为“东西两庙市”,是以中轴线为其基准。
所以,隆福寺商业街在文化和地理位置上都具有商业潜力,之所以成为如今的样子,不得不提到1993年的大火。作为北京市传统的商业街,隆福寺自那一年一场大火后逐渐没落,尽管2000年重新改造定位为小吃与服装经营,后来主要的商业项目又由隆福大厦几经改装变成了数码广场,但都因效果不理想,最后经营惨淡被迫闭门谢客。
在业界看来,隆福寺商业街从辉煌到没落,原因有很多。不过,几乎大部分专家都会达成一致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大火之后隆福大厦的经营,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在都脱离了这个街区之前“庙市合一”的氛围,也就是抛弃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在很多商业从业者看来,隆福大厦重张后,这条传统的商业街就丢掉了其特有的品质,同时又在商业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融合不够到位,在民族和现代的融合方面也做得不好。可以说,隆福寺商业街在这段期间,一直游走在传统和现代、高端和大众的定位之间,消费者无法感觉这里清晰的市场定位,所以不得不与隆福寺商业街“渐行渐远”。
隆福寺商业街的未来
“成功改造隆福寺商业街不仅有助于盘活该地区大量闲置的商业资源,而且可以给诞生于隆福寺的白魁老号、隆福寺小吃店乃至东城特色的浦五房、全素斋等承载中国商业文明的老字号企业以展示的平台,促进北京老字号企业的提升和发展,拉动城市经济。”东城区相关负责人对于隆福寺商业街的改造曾如此表示。据了解,在隆福寺商业街重组过程中,隆福“食文化”很可能会成为这里未来的亮点商业形式。
未来隆福寺也将支持和鼓励入驻老字号企业创新经营模式。“不仅经营商品,更营造文化体验氛围,如绝活绝技绝艺表演、用声光电手段展示商业文化、前店后厂体验、顾客动手参与等,形成商业经营特色。”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
九门小吃的经验依旧历历在目。对此洪涛表示,把隆福寺商业街改造成一个老字号聚集地,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运营和管理。比如老字号在进驻的同时可享受补贴或者优惠,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老字号。同时,仅仅让老字号进驻仍是不够的,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老字号的规划,提倡这些传统的老字号每天轮流开展活动,吸引顾客,使消费流不断。
不过,对于老字号之外,隆福寺同样也需要其他配套设施,有专家认为,除了老字号外,购物、娱乐和休闲等各种业态在重建中也应有所体现,因为整条商业街的改造自然应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在隆福寺吃完小吃,在周边继续游玩必不可少。所以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应配备齐全,小到街边座位、洗手间数量这种细节都应考虑清楚。
商报记者 姜子谦 赵楠
北京商报《老字号周刊》顾问团名单
安惠民
李士靖
姜俊贤
赵 书
刘一达
王茹芹
王成荣
刘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