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传说这个节日是道家“水官”的诞生日,在这一天,道观往往会做道场超度亡灵。后来演变为民间祭祀祖先、追念先人的日子。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表示,要传承好这个节日的有益民俗,应通过政府、民俗工作者的引导,将之与今人的生活习惯有益结合起来。
下元节习俗
既然有上元节、中元节,自然就有下元节。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下元祭水官,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与清明节及七月十五中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下面为您介绍下元节的习俗。
1、祈愿神灵
这一天,民间一般有修斋设醮和享祭祖先两大项活动,目的都是祈愿神灵。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同时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节是日入夜,乡人以鱼、鸡、猪肉等食品祭土神。新中国成立后,这项活动已基本停止。
2、享祭祖先
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清明节是以家族为单位来祭祖,中元节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祭祖,而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场面宏大,庄严,神圣,看上一眼,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下元节有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3、吃节令食品
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下元节也有属于它的饮食习俗。“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
下元节的时令食物——麻腐包子。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麻腐的制做方法是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4、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