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文化 >> 浏览文章
中国古代方便食品:魏晋有餢鍮 宋朝有馉饳
来源:大连日报    更新时间:2014年04月30日    关注度:     【字体:

 随着《舌尖2》的热播,伴随着浓浓的俗语情怀,精致的刀工、复杂的环节、巧妙的加工,吃货们再一次满足了舌尖上的欲望。那么在古代,抛开那些繁杂的程序,那个年月的吃货们是否也能享受到方便且好吃的食品呢?

  可食用的“备胎”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外出自驾游,往往会在马车后面悬挂一个圆圈形状的东西。不要乱猜,它当然不是像今天越野车后面的备用车胎。这个奇怪的东西名儿同样很奇怪,叫“餢鍮”,音译“布头”。实际上,它就是一种便利食品。至于制作工艺,首先发好一盆面,堆在面板上揉搓,形成一个巨大的面环。完了下到锅里炸,至金黄皮酥方可。最后捞出锅,晾掉上面的油,悬挂起来贮存。待到外出的时候,就将炸好的餢鍮挂在车后。路上累了饿了,停车歇歇脚,顺便就拿下来啃两口餢鍮,既方便又能填饱肚子。

  串起来的“花骨朵”

  到了宋朝有种比较常见的方便食品叫作“馉饳”,也叫“骨朵”。这种面食里面还带馅儿,制作工序类似于包饺子,但比饺子还要复杂。先要擀好面皮,搁进肉馅,完了对角折起,周边捏紧,作出一个三角形的模样。然后把三角形的两个边角对折,捏紧,这样捏出来的形状跟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般。最后逐一入锅炸好,再用竹签串起来,留待日后食用。《水浒传》讲得就是宋朝的事儿,里面武大郎被毒害,武松为其报仇,叫来街坊邻居作证,问王婆的隔壁是谁家,王婆回答:“他家是卖馉饳儿的张公。”可见,张公卖馉饳,就是开了家方便食品小吃店。

  多功能“筑城砖”

  明朝时期,有一种方便食品叫“萝卜砖”,名字同样很奇怪。它的主要制作原料就是大萝卜。把萝卜洗净去根、去皮之后,放入锅里蒸煮。冷却后,倒在盆里,捣成泥糊糊。将泥糊糊灌入准备好的模子里,脱成砖坯形状,最后晾晒风干。所以说,这是名副其实的“萝卜砖”。萝卜砖还用于军事防御上来,明朝时期萝卜砖就常拿来构筑内墙。当战火一起,全城戒严,处于防御状态的时候,城里和城外隔绝,粮食短缺,这时候萝卜砖就派上了用场。从墙上取下几块萝卜砖来,搁到锅里一煮,立即成了粥,用来充饥果腹。

  最美味的“备荒粮”

  清朝,又制作出了“耐饥丸”这种方便食品。具体做法,是将糯米炒至发黄,倒在石臼中晾晒。再将红枣入锅蒸熟,去皮、去核,同样倒入石臼晾。然后就用大杵捣石臼中的糯米和红枣。捣烂和匀之后,将糊糊取出来,团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丸子。最后,铺到苇叶上晾晒风干。清人学者李化楠,他记载这种耐饥丸的效果十分显著,吃上一丸,管保半天不饿。他在余姚任职县令的时候,就曾经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趁着丰收年多制作些耐饥丸,以备灾荒缺粮时食用。凌子越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蚂蚁卵在印尼受追捧 成为替代食品
下一篇文章: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遗成功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