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农历 3月6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文化 >> 浏览文章
新茶经:爱茶喝茶 皆是财富(3)
来源:理财周刊    更新时间:2014年04月12日    关注度:176     【字体:

  茶迎八方客

  既然茶行业整体都颇为火红,自己是不是也能参与进去?没想到念头一起,朱老板就获得了身边朋友的支持。“当时玩了几年茶,因为关注到其中的投资价值,除了平时‘口粮’性质的投入之外,紫砂壶和普洱茶饼也都收了一些存货。”朱老板和几个朋友一合计,靠着自己积攒的一点人脉、货源,再加上圈子里朋友的支持,想要开间维持生计的小铺子应该不算困难。

  于是到了2011 年,在一番准备之后,朱老板就在那时新建不久的虹桥茶城盘下了一个门面,自得其乐地做起了茶的生意。为什么说是自得其乐呢?因为朱老板并没有“急吼吼”地想着低买高卖、赚钱回本,而是更乐意在铺子里摆上一壶茶、点上一枝香,让来往的人都能坐下来一同喝喝茶、谈谈天,分享几句品茶的味道、玩茶的乐趣。沪上近年来兴起的茶城很多,也有大有小,像虹桥茶城这样的新茶城尚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做上一笔生意自是开心,结交上一个茶友却更是让人高兴。”朱老板告诉记者,茶铺的生意往往一年四季都会显得很冷清,做生意的节奏从来都不是快进快出的。而有这样一个小场所既可以跟旧友一同品茶,又能够与广大爱茶之人一同分享,却是十分有意思的一件事。

  “想到可以把原本单纯的爱好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就觉得挺不错的,其乐融融!”朱老板笑着说。就这样,抱着以茶会友、共同进步的态度,朱老板的茶铺每天都开门迎接着八方的来客。

  乐在寻茶路

  既然做了这门生意,与茶有关的东西自然要更加钻研。时不时地,朱老板依旧会往茶叶、茶壶的产地跑,到云南的一线去接触茶农、茶厂。朱老板告诉记者,如今的茶叶市场已十分红火,但整体却还比较浮躁,一些不用心的、过度看中利益的茶商将市场的水搅得有点“混”。既然想要好好地经营自己的茶铺,就要对货源进行严格挑选和甄别,保证质量。因此朱老板给铺子取名“原品圆”,寓意回归品质本身。“有些茶商几代人都是做茶的,很有责任心,这样的货源能让人放心。”朱老板说,“不管是茶叶、茶壶还是别的,都跟古玩一样,讲究的是去伪存真,做茶生意千万不能忘记这一点。”

  朱老板举例说,收藏茶的最终消费形态是围绕“喝”的,许多条条框框的收藏原则其实也未必合理,甚至是炒作所带来的结果。比如现今各大茶商争相推出高山树、大树茶,就是因为市场释放出了这样的需求信号。因此,盲目迷信“名山”标签、古树纯料、纯野生茶、千年茶树等概念都是有欠理性的,茶饼收藏首先是一种感官体验,与故事无关。“在寻茶、品茶的路上有了这些体悟,才能更好地向顾客介绍、解释,让一些刚刚接触茶的‘新人’不要误入歧途。”朱老板又笑着摇摇头说,“别看我们生意冷清,真正谈上一笔生意可得一来二往好几回呢,急也急不来。”但也就是这样慢吞吞的生意模式,让朱老板颇有些乐在其中。

  好茶自有价

  而说到具体的铺子盈利情况,朱老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挠挠头说:“现阶段还谈不上收回前期成本,大概是我不够努力吧!”不过记者也了解到,朱老板目前铺子里卖出的茶壶、茶饼,因为是早几年就收进的,所以现在的经营成本还是在可控范围内。

  “我的经营模式跟原先以茶养茶的投资理财模式差不多”。在朱老板看来,他的茶生意在于“以慢打快”,只要选对了茶品,只输时间不输钱,慢慢总会有“赚头”的。“比如去年进的一款1600 元的茶,今年已经涨到了3000 多元。”朱老板说,“今天这款茶卖掉了我固然赚钱,如果没卖掉也不要紧,因为我看准了它明年还会涨更多。”因此,无论是茶壶还是茶饼,朱老板都坚持选好货、候时机,今年收进的就不急着在今年卖出,循序渐进、可长可久地稳步发展才是最靠谱的。按朱老板的认识,这样的模式也是整个玩茶过程中最合理的:新茶贴近市场,老茶越放越香。

  看着一边喝着茶、一边慢悠悠地跟记者东拉西扯的朱老板,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朱老板的生意经里透出的、如好茶一般的内涵和韵味。无疑,对于爱茶之人来说,这样的茶铺可算是一个了解茶、认识茶、购买或收藏茶的绝佳交流之所。也正是这样一个个寻常的茶铺老板,组成了这一最贴近寻常老百姓的市场。

 “无论是南方的温婉细腻,还是北方的豁达豪放,与茶结缘,人就会发生变化,往雅处变、往静处变、往内秀处变。借茶修为,以茶养德,最后臻于平衡,对个人感悟、成长和修为均有益处”。

  新茶道:学堂修茶 育德养生

  文/本刊记者 张瑾

  “喝茶是我的习惯,经营茶是我的职业,喜欢茶是我的情趣”。从对茶一知半解的习茶人,到特色茶艺馆的经营者,再到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的指定茶道讲师,被茶艺界称为“东北第一茶人”的王琼以茶为媒,从无到有,开启了东北的第一缕茶香,创立了独特的“茶修”体系。在这位资深茶道师看来,“无论是南方的温婉细腻,还是北方的豁达豪放,与茶结缘,人就会发生变化,往雅处变、往静处变、往内秀处变。借茶修为,以茶养德,最后臻于平衡,对个人感悟、成长和修为均有益处。”

  从无到有南北皆茶

  王琼出生于沈阳,从小并不识茶。相较将“柴米油盐酱醋茶”视为生活必需的南方而言,既不产茶又缺少茶文化的北方曾被认为是茶的“瘠田”,也是许多茶商望而却步的“荒漠”。“东北的地理位置上远离茶乡,兼有干燥的气候,旷日持久的豪雪朔风,使茶树无从生长,无奈形成了东北地区茶文化的单调匮乏”。抱着想用茶文化为粗犷的家乡添几分内秀的想法,从小在沈阳长大的王琼开始学习《中国茶经》,继而前往浙江大学茶艺系进修,从无到有地潜心钻研,经过十余年的沉淀与酝酿,开启了东北的第一缕茶香。

  作为如今茶艺界公认的“东北第一茶人”,在沈阳创立东北第一家特色茶艺馆“和静园茶楼”的王琼对于南下习茶及南北方茶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体悟。“南方有茶,北方无茶。南北的茶文化的差异,最开始是一个有和无的关系。南方处处有茶,但在开设和静园之前,我在东北连该去哪儿才能买到茶叶都不知道”。为了学以致用,也为了经营好自己的事业,王琼将“茶文化”作为经营的基础,不仅仅通过茶本身,更从茶文化、茶的科学的角度开展市场“拓荒”。1999 年,为了推动北方茶市,加强北方人对于茶文化的认知,王琼还特意将南方的龙井茶青、炒茶师傅及炒茶工具都带到了北方,让人们亲眼见证一片茶青转变为茶叶的整个过程。这一做就是十几年。现如今,每年6 月的“绿茶节”已经成为了东北的固定传统,而物质的茶与精神的茶也始终在和静园里需要相生共存。用王琼的话来说:“正是因为东北没有茶,所以我们就更珍视茶,更尊重茶。和静园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有了很好的收益。”

  借茶修为以茶养德

  对一件事物越真诚,了解得越深,往往也会有越深的感悟。在长时间的习茶及经营过程中,王琼对茶也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她将亲近茶的过程清晰地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茶技,那是所有爱茶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层面,如水温的掌控、茶种的选择、茶器的优劣;然后是茶艺,这对文化及茶的表现形式会有更高的需求,音乐、时节还有水的讲究;第三层才是茶道,上升到个人修为的精神建设,这时候茶已经带有了形而上的思想来和生活相融;第四层则一切回归本源。”在作为一个茶文化者进行国际交流的时候,王琼一直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中国茶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在思考的过程中,她将自己十余年积累的茶缘、茶技、茶艺以及对茶道的感悟系统地浓缩成了一套“茶修”,并于2012 年创立了“和静茶修学堂”,希望将茶变成一种滋养身心的教育形式,“传导我们在当代时代背景下对于茶的一种理解”。

  在当代时代背景下究竟该如何理解茶?王琼看得很透彻,她说:“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应该有时代的属性,当代社会递进的速度非常迅猛,物质的积累也已经基本完成,但这样的发展也伴随着雾霾、压力、紧张以及焦虑。这样的背景就在呼唤一种安宁的、健康的、和乐的需求,而这时候,茶的存在就是一种顺应。”相比茶艺,王琼的茶修学堂更注重对于茶理、个人修为及茶人精神的研习。“其实茶本身是没什么味道,不过是几片树叶一杯水,但却能成为一种载体。人们对茶所寄托、要求的,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实现。习茶、修茶,从技到艺、到道,这是茶教育的题中之义。说到修,有人会想到寺庙严苛的修行,但我提倡的修更偏重一种日常的行为规范与自我约束,是借一杯茶修生活智慧、修我们的当下,修我们的言谈举止、行走坐立,告诉人们如何借茶修为,以茶养德。”她说。

  出乎王琼意料的是,在这种全新的“茶修”模式下,刚开业的和静茶修学堂于短短一年间就吸引了近300 位学员。“其中,售茶、经营茶的业内人占到了三分之二,其余的三分之一都是行业外的爱茶人”。照王琼的话来说:“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爱茶、学茶的群体都已经越来越多,宛若‘扇骨’一般,一打开便成倍地增长。”

  茶中乾坤贵在平衡

  修茶多年,茶究竟是文化、是规矩,还是工具?普通人又该如何品、如何尝、如何悟?在王琼看来,任何人与茶结缘都是幸福的,物质之茶与精神之茶不可偏废。她说:“比如我倡导‘申时茶’,即每天下午3 点到5 点应该饮茶。因为每天下午3 至5 时是膀胱经当值,这个时候人体需要补充大量水分,但普通的水是不足够的,普通的水会很快地被排出体外。但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把茶喝好、喝透,将茶导入到身体,就能帮助身体做清扫、做调整,达到让饮茶人耳聪目明,回神醒脑的功效。从品茶养生的角度来说,顺应天时、顺应自然地去品茶,就是物质层面的最佳方式。”

  至于精神层面的品茶之道,王琼提倡的是平衡之美。她说:“中国的茶道精神讲究和静廉美,在修习茶的过程中,需要静下心来,掌握茶水、茶叶、茶温三者的平衡,继而泡出一杯好茶。在泡茶和饮茶的时候,茶汤是平衡的,回到生命里,我们的生命、生活、身体也都在寻找平衡。感受和品味对茶所导入的温暖、内敛、含蓄,用茶来践行、来参照、来回归,警醒自己如何达到同样的平衡,就是精神层面的品茶。有时候,一杯茶里就能容纳天下所有的美好。在茶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将所有的情绪进行释放和收回,在这种进和出的过程中达到平衡,心灵也会变得自由。”M

分享到:
更多
您看到此文章时的感受:已有 0 人表态!

0%
高兴
高兴

0%
同意
同意

0%
好文
好文

0%
关注
关注

0%
新奇
新奇

0%
流汗
流汗

0%
愤怒
愤怒

0%
惊讶
惊讶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下一篇文章:两千多年前的人吃什么? 面条改写历史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