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文化 >> 浏览文章
二月二“龙”字吃食唱主角
来源:北京商报    更新时间:2014年02月27日    关注度:     【字体:
原标题:二月二“龙”字吃食唱主角

点击浏览下一页

  这周日就是中国传统的二月二了,提起“二月二,龙抬头”,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在这一天要理发,殊不知过二月二在吃上也有讲究。据介绍,既然是“龙抬头”,为讨好彩头,不少平日里普通的食品均在这一天被冠以“龙”字。

  吃“龙胆”、扶“龙须”

  “龙胆”是什么?据介绍,“龙胆”是一种类似炸糕的食品。其做法基本是先用黄米面和江米面按9:1的比例混合,倒入热水,趁热把面和好。然后把面团做剂子,包入豆沙馅,呈扁圆形。接着打一只鸡蛋,蛋黄留做他用,只要蛋清,加水和匀。此时锅内倒油,烧热,把包好的“龙胆”蘸上蛋清汁,然后趁湿裹上面包屑,下锅炸至金黄即可。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护国寺小吃起源店将在3月2日农历二月二期间推出豆沙馅“龙胆”,售价4元/个。

  二月二除了吃“龙胆”外,还有吃龙须面的讲究,也叫做扶“龙须”。相传明代,宫中一位御用厨师在二月初二这天做了一种白如雪、细如丝的面条,下到锅里来回浮动,宛如龙须。皇帝吃罢龙颜大悦,赞不绝口。龙须面从此流传开来,同时也成为民间过二月二的食俗之一。

  立春过后又咬“龙鳞”

  很多食客都知道,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

  北京商报记者日前发现,包括稻香村等老字号在内的部分卖场,各类春饼已陆续上市。地坛附近一家稻香村门店所售的全聚德320克装速冻荷叶饼8元/套,速冻春饼颜色较荷叶饼发黄,尺寸比荷叶饼大一些,每袋400克,售价7.5元。

  据了解,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目前包括天福号在内的部分店面已开始为二月二做准备。“二月二主要以酱肘子和猪头肉为主,买酱肘子的比买猪头肉的多一些。”新街口附近一家天福号专卖店负责人介绍,目前酱肘子每斤64元,猪头肉每斤45元。同时,曲园酒楼和峨眉酒家等餐馆也将在节日当天推出“龙鳞”套餐。

  二月二为何吃“龙”食

  民俗学者赵书认为,农历二月初二是二十八宿中青龙开始露头的日子,根据天象定为“龙抬头”。由于人们对龙的崇拜,这天要吃有“龙”字的食品来沾“龙气”。其中除了管炸糕叫“龙胆”、春饼叫“龙鳞”、面条叫“龙须”之外,还管米饭叫“龙子”、馄饨和饺子叫“龙耳”,等等。

  而“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据专家介绍,农历二月初二恰逢惊蛰前后,此时蛇、蚯蚓等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而蛇又俗称“小龙”,蚯蚓俗称“地龙”,蛇和蚯蚓开始露头,就叫“龙抬头”。而与蛇和蚯蚓同时开始活动的也包括一些害虫,故而在明代,二月初二有吃“熏虫”的习俗。人们摊煎饼、做熏肉、炒菜,用油烟熏死害虫并吃掉它们,以保护庄稼,祈求健康。(记者 楚超)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古代包子原来叫馒头 被称唐宋时期麦当劳
下一篇文章:李世民慈禧都爱的美味 烩面背后的故事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