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文化 >> 浏览文章
天南地北 特色民俗迎立春
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14年02月05日    关注度:     【字体:
原标题:天南地北 特色民俗迎立春

  “戴春鸡”

  湖南的“接春仪式”

  甘肃“打春牛”

  常州吃春卷,谓之“咬春”

  老家的孩子吃萝卜“啃春” 孟俭 摄

点击浏览下一页

 

土家人的“社饭”

 

  地点:山东济南

  打春了 给鸡吃春米

  寓意:新的一年,鸡能多产蛋

  山东人管立春叫做“打春”,一个力道十足的词。这个节气与农耕有着最密切的关联,山东有立春“打春牛”的说法,意思是耕牛要开始下田劳作了。如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耕牛愈发少见,但在普通人家,仍保留着“吃春米”的习惯。

  “吃春米”不是人吃,而是在每年立春的早上,给家里养的鸡抓上几把小米,预示着新的一年,能够多产蛋。

  现在,尽管禽流感不时发作,但我的家里始终养着几只鸡,并非产业化的运作,更多的是自给自足。自打我记事起,就从母亲那里听说了给鸡“吃春米”的习俗。昨天一大早,母亲打开鸡舍,撒上几把小米,几只芦花鸡便争相跑过来,品尝这打春的犒赏。

  巧合的是,在山东不少地方,在立春这天,还有给孩子“戴春鸡”的习俗。人们将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成的公鸡饰品,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名为“春鸡”,祝愿“春吉(鸡)”。佩戴时要求男左女右,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无论如何,立春总是一年中最富有希望气息的节气,人们在这一天的种种习俗,无不寄予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记者 王子明 发自山东济南

  地点:湖南祁东

  焚香祈福:交春大似年

  寓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节气。但天公不作美,随着一股强冷空气来袭,湖南省前天发布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全省气温大幅“跳水”,直接从前天的最高温27℃降至9℃。

  我的家乡在湖南祁东县。据村里老人介绍,古代“立春”几乎和过年一样重要。这一天村民大多要吃春卷,因为金黄的春卷象征着收获,寓意一年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但现在,不少村民家都不自己做春卷了,大多是买些春卷尝鲜。

  祁东农村一般把立春称作“交春”,有“交春大似年”的说法。每到立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接春仪式,这是农村的一种传统习俗,人们通过这一方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按照接春风俗,每户人家都要放一张桌子在大门前,桌上放置糕点、水果、米和一枚鸡蛋,还要焚香,祈愿春神来临。把那枚鸡蛋立在地上,燃放鞭炮烟花,谓之“春到福临”,并将“福”字倒贴在大门上,意为“福到家门”。现在的仪式简化了不少,但人们对美好年景的祝愿并未缩水。

  傍晚5:00,奶奶将一张百元大钞、一个鸡蛋、一些豆子和大米放进一个铁盘里,然后在一个装满大米的瓶子里插上香烛,还将一张写着“迎春接福”的红纸贴在堂屋墙上,两旁则贴着“岁岁康泰,四季平安”。

  5:30,父亲在门外的空地上点燃了一大串鞭炮。几乎同时,整个村子的鞭炮声也噼噼啪啪响起。

  随着鞭炮声响起,春来了!

  记者 刘昌云 发自湖南祁东

  地点:甘肃天水

  “说春”提醒早耕种

  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及时耕种

  说来惭愧,像我这样的80后,对年俗的记忆已不那么清晰了;对于立春这个节气,也觉得只是春天开始的号角罢了。往年,到了立春都会想到春天已不远,寒冷的日子将越来越少;而今年,由于天水市的气温同样居高不下,竟有了春冬倒置的错觉。不过,天水的老人们对“立春”仍然有众多讲究。

  对民俗有多年研究的一位老师傅刘文生告诉记者,甘肃农村人非常重视立春。那些留在传统民俗中的“说春”、“打春牛”、“咬春”、“吃春宴”,大部分就是农民们准备耕作时举行的仪式。而在城市里,这些习俗现在已经没有一丝痕迹。据介绍,“说春”的目的是告诉农民们,春天不远了,别耽误了农时。说春人处处唱二十四节气歌,同时拿着农耕用具,提醒农民们及时耕种,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还有的仪式如“打春牛”,也已经不多见了。据介绍,“打春牛”就是将耕种的牛唤醒。从仪式的含义来看,这些都与农耕息息相关。

  在天水,也有“咬春”的说法。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食物之一当属春卷,而它就是“咬春”这一仪式的“主人公”。在记忆中的上世纪90年代,春卷可以是豆沙馅的,也可以是韭菜馅的。它们的形状相同,都是卷起来的长条,味道虽然不尽相同,吃的讲究却是一样:这标志着春天要来了。不过现在,很多人家几乎见不到春卷了,更不用说在立春这天吃春卷了。

  在天水的街头巷尾,已经鲜有人谈论立春的民俗了。不少农民已经不再依赖土地,而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一辈们越来越少,这些和农业息息相关的“老讲究”,似乎也渐渐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民俗的日渐式微,也许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道缩影。

  记者 邵伟 发自甘肃天水

  地点:江苏常州

  家家吃春卷和馄饨

  寓意:团团圆圆、财源滚滚

  今年的2月4日是“立春”,也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的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立”有开始之意,“立春”即为春季伊始,“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表示天气回暖,万物更新。

  昨天,记者在常州老家,与村里的老人说起了“立春”的风俗。

  记者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春卷和馄饨。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其实今年的立春比较特殊,恰巧赶上大年初五,所以包了馄饨,寓意春节“团团圆圆”、“财源滚滚”。“在常州,立春之日有‘咬春’、‘打春’的习俗,吃春卷、咬春饼、打春牛,还有些人会到郊区或者公园去踏春、寻春、探春,这些都是常武地区每年立春时重要的迎春风俗。”

  老人告诉记者,“咬春”指在立春之日吃春卷、咬春饼。春饼起源很早,到了唐代已十分兴盛,不仅百姓家里自己做,饭店、早点店还有春饼零售,直到民国年间,仍可买到店家做的春饼。春饼馅多用时令野蔬,若用薄面皮包馅油炸后,便是大家熟知的“春卷”了。

  “今天去买春卷都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呢!”记者家中的老奶奶说,卖春卷的摊位前有很多村民在排队,“听说有些摊位一天就卖了好几千张春卷皮,春卷也卖出去几十公斤呢!”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那时,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老人表示,在江南一带,在立春日抽打耕牛,寓意“春来了”,人们开始春耕前准备;民间艺人用泥制作“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以前我们这里还有田地的时候,还是会鞭春牛,但是现在这个活动基本上没有了。”老人告诉记者。

  记者 何晶 发自常州武进区林南村

  地点:江苏邳州

  大人小孩吃萝卜“啃春”

  寓意:没灾没病,祛走瘟神

  在我的老家邳州,乡里乡亲称立春为“打春”。自记事起,家人就告诉我“打春”有吃萝卜的习俗。

  1982年的立春之日,恰是我的出生之日。记事后,家人屡向我提及,我出生之时,第一口吃的不是奶,而是吸吮的萝卜。据说,“打春”之日含萝卜,寓意没灾没病,祛走瘟神。

  昨天,家里买来了青皮红心的萝卜,切成了一片片,每人吃几片。吃萝卜时,家中的孩子好奇地问,为什么非要在打春这一天吃萝卜?于是,我向孩子们讲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年立春,家乡不少乡村瘟疫四起,所有人都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一位乞讨经过乡村的白发老者,得到了村里人的照顾,一时感动,留下了几只萝卜,大家切开分吃,病竟神奇地好了。从那时起,年年“打春”,大家都要吃上几片萝卜。

  如今,乡村人迎春的心情不减,也多不再拘泥形式。但或是因为立春之日出生,吃萝卜求平安的习俗,我年年都会坚持。

  记者 孟俭 发自江苏邳州

  地点:湖北巴东

  土家人春社吃“社饭”

  寓意:友邻彼此相赠,以示和睦

  昨日是正月初五,也是立春节气。对记者家乡—湖北省巴东县的父老乡亲们而言,这个日子,过去和现在是两种过法。过去,立春后,人们开始下田“撼地”(耕田);而现在,由于耕作方法先进,人们在立春显得比较悠闲,纷纷走亲访友,欢声笑语过春节。

  70多岁的杨克芝,是巴东县溪丘湾乡的一名长者。她介绍说,巴东土家人在立春这天并没有特别之处。不过,过去人少地多时,许多土地年前来不及翻耕,只能放在年后翻耕。因此,很多人过完初一、初二和初三后,初四就开始下田耕地,而这时候刚好就是立春前后。“立春后,一般还会有一场降雪,这就叫返春。只要及时翻耕,田地经过冰冻后,土壤更疏松,害虫更少。”

  “现在,人们对立春并不太看重。”杨克芝说,“耕地一般都是机械或耕牛翻耕,不像过去,主要靠人力耕地,因此一般年前就翻耕完了。”

  不过,人们依然会牢牢记住立春的日子,因为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土家人重大的节日—春社。

  据介绍,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在春社这天,主要活动有上坟祭祖(但不祭扫新坟)、吃“社饭”,即用蒿菜末、野蒜、地米菜、豆干粒、腊肉丁为佐料蒸制的糯米饭,亲朋好友彼此以社饭相赠以示和睦。解放后,春社祭坟已不多见,代之以清明扫墓,但吃“社饭”的习俗却沿袭至今,而且“社饭”是越做越精,色、香、味俱全,堪称佳肴。

  记者 向家富 发自湖北巴东

  还有这些立春民俗

  祭祀春神句芒

  【地点:浙江、山东、广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民间流行春字歌

  【地点:山西】

  立春前用泥塑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生病。山西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民间艺人立春时制作许多小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有的地方在墙上贴画在黄纸上的春牛图。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女孩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晋东南的女孩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运城地区娘家要接回新嫁女,称为“迎春”。

  撒炒熟黄豆驱鬼

  【地点:日本】

  在日本,立春的前一天叫节分。据说每逢节分时鬼要从阴曹地府出来,给人带来灾祸,这天要把沙丁鱼的头插在棟树枝上立在门口,驱除不祥。这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风俗。人们首先把炒熟的黄豆供上神龛,到晚上打开门和窗户,一边儿喊“鬼出去,福进来”,一边撒豆子驱鬼。为了不让福逃走,撒完豆子要马上关门关窗,然后全家一起抓剩下的豆子,最好抓比自己年龄多一个数的豆子,然后把它吃掉,这一年就会福星高照。 (新华社)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百年民俗人气旺 京郊“敛巧饭”提前开席
下一篇文章:正月初七是“人日” 吃七宝羹祈福纳吉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