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始创于民国时期的锦芳小吃、重归故地的天兴居、焖炉烤鸭堪称一绝的便宜坊……继前门大街的“国际范儿”和大江胡同“台湾腔儿”之后,有570年历史的鲜鱼口街昨天重新开街。除了传统小吃,始创于清代的黑猴百货店、上世纪80年代便引进桑拿浴的兴华园浴池、程砚秋等名角献艺的天乐园剧场等土生土长的字号也将陆续重张。专家表示,鲜鱼口街能否找回真正的“北京味儿”,还要看市民和游客是否买账,要看金字招牌的老字号能不能让修旧如旧的仿古街摆脱“好莱坞布景”的尴尬、拥有真正的人气。
看
老街重张满是“鱼味儿”
黑底金字儿的老匾、随风飘扬的招幌……虽然街道不长,但却聚集了便宜坊、天兴居、烤肉季、通三益、锦芳等“重量级”京味儿传统美食。为了凸显“鱼”的主题,鲜鱼口街内是黄金麻荔枝面铺装的水纹鱼鳞状路面,铸铁的井盖上是群鱼戏水的图案,街两旁的路灯也都是一个个轻巧可爱的“小鱼篓”。为了让这些店铺看起来更具京味儿,除了“请”出便宜坊、天兴居、天源酱园、力力等老字号名人题写的匾额,记者还发现,各家店铺都以自己的经营特色为题,题写了抱柱楹联。一位来天兴居吃炒肝的顾客就发现,天兴居的楹联分上、中、下三联,无论哪两句组合都能独自成联。“而且正着读、反着念都通顺上口,‘天兴居’三个字还巧妙地藏在里面。”
除了昨天开市的便宜坊烤鸭旗舰店、天兴居炒肝、锦芳小吃等12家商家外,稍后还会有峨嵋酒家、吴裕泰内府菜、稻香村、黑猴百货、兴华园浴池等陆续开业。
尝
老街坊最惦记天兴居
“原来鲜鱼口旁边还有梯子胡同,那边是西兴隆街……”昨天,57岁的齐先生走在修缮一新的鲜鱼口街上笑得合不拢嘴,土生土长在这里的齐先生从小就听着大人们念叨“花市草桥鲜鱼口,牛街马甸大羊坊”,过年的时候举一串冰糖葫芦、早上上班前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端碗炒肝“吸溜”,这些都成为几代老北京人朴实的幸福。齐先生说,当初鲜鱼口街修缮整治,大家都嘀咕天兴居是不是还能回来。“我们这些老街坊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了,从小就天天大栅栏、鲜鱼口的满街跑,布鞋都不知道跑坏了多少双。”随着老城区的改造,原来的老街坊告别了低矮的平房住进了楼房,旧时的记忆也一点儿点儿消失了。“好在天兴居又回来了!”
“相信很多北京人都会有这样的挠头事儿:外地来了亲戚朋友,希望咱们带着转北京,尝尝传统小吃。”前门大街管委会主任葛俊凯说,“而北京恰恰缺乏主题性商业区,尤其是集中体现北京特色的美食一条街。”经过专家论证,最终鲜鱼口的定位落在“美食”二字,而且既要有气派的老字号大饭庄,也要有能和前门大街上全聚德、都一处互补的特色快餐小吃。在现代商业中,一个街区必须要有业态的核心元素,鲜鱼口的核心就是以便宜坊、天兴居等老字号为代表的传统餐饮。
听
老字号故事代代传
什么样的餐饮企业能够进驻,葛俊凯归纳为三点: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老北京记忆中的、老字号有故事的。
葛俊凯说,三个“门槛”可以兼顾,但如果有一点极其突出,也可以“优先考虑”。“比如黑猴百货店,我听了它的历史,就觉得好像闭上眼睛就能想到那种温馨而有趣的样子。”“黑猴”是以卖帽子起家,创始人杨小泉明末从山西来京,因为有做帽子的手艺,就在鲜鱼口里开了个帽子铺。因为手艺好,买卖越做越好,杨小泉养了只小黑猴儿,小猴儿很乖巧,跟杨小泉形影不离。杨小泉在店后做帽子,黑猴就在旁边蹿上蹿下地玩耍;杨小泉进店卖货,黑猴又跟到店里嬉戏打闹。有了这个讨人喜欢的小猴,顾客就更爱来帽子店。天长日久,顾客说到这家店,不再提“杨小泉”的字号,而是说“黑猴儿帽店”。黑猴年老去世以后,杨小泉十分思念它,于是请人雕了只木猴,涂上黑漆,摆在店门口,像传家宝一样,把帽店的信誉和“黑猴儿”的招牌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去。
“相信无论是谁,只要听了这个故事,都会有欲望看看这究竟是家什么样儿的店,都会再把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葛俊凯说,“这样的老字号带来的不再是生硬的仿古建筑,而是记忆,是历史,是对生活方式的体验。这样的修旧如旧才能活起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