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这几天,邗江杭集镇船村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忙着做“印子”食品祭祀祖先。据船村的陈宜林介绍,这是沿江一带清明节的民俗,“正月元宵、端午粽子、中秋月饼、重阳糕点五大民俗食品之一,‘印子’填补了扬州五大民俗中独缺清明节无特色食品的空白。”
陈宜林说,“印子”食品以蒿为主原料,“蒿”为野草,灰绿色,质软绵如绒,折断有丝相连如藕状,而且味道清香浓郁,具有很好的清热利湿、解毒疗疮的疗养保健功能。
清明时节,村民们在田埂采集刚冒嫩芽的蒿叶,洗净煮熟后,以其叶和水拌米粉,揉成绿色的面团,包上秧草肉丁馅,用专用的雕花木模倒合成糕状的食品,再用剪成方形的竹笋套托住印子放在蒸笼上蒸,这时,满屋清香四溢。
这几天,船村的老百姓家家户户就忙着做“印子”祭祖。陈宜林说,这一民俗已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就有文字记载,如洪舜俞《老圃赋》云“酣糟紫姜之掌,沐醯青陈之丝是也。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
对于吃“印子”,也有讲究,不可颠倒时序,必须待祭祀祖先以后才可食用,否则就是对祖先的不敬,以此教育子孙敬祖、敬先、敬上。而且,每年也就是在清明时节才吃“印子”。
细心的市民也许会发现,现在在一些超市也可以看见和“印子”相似的“青团”,那么,怎么说“印子”是杭集乃至沿江一带清明节的特色食品呢?陈宜林解释,青团是苏南传过来的,是用菜汁或者用颜色染的,且青团食用没有时间的限制,一年四季都有,它的制作工艺、外观品相、品赏效果是决不可与印子等同的,更重要的是没有特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