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是冬至。现在人们只知冬至是北半球夜长昼短的极限,从冬至起开始“数九”,步入严寒季节。但民俗专家说,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说,大多数古代节日习俗源于祭礼。
殷商时代的宾日、饯日仪礼是每日都举行的。到了周代,祭日仪礼有了变革,被安排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样的季节转换时节举行。
古人在冬至这一天要举行庆贺仪式。周代在冬至时曾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的盛大礼仪;汉代冬至被列为“冬节”,官府要放假,并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晋书》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官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的记载;唐宋时冬至更为热闹,据南宋周密写的《武林旧事》载:“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谓之像过年”;明清时皇帝要在冬至这一天去天坛内的“圜丘坛”举行隆重盛大的祭天大典。
乌丙安解释说,古代民间非常重视冬至,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与历法传承有关。周历的正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不矛盾。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与冬至分开。但民间老百姓还是传承着周历历法,所以相当长时间内人们还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各种隆重而有趣的习俗还在延续,节日气氛很浓。
乌丙安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冬至的许多民俗今已不存。比如过去老百姓要在墙上贴“九九消寒图”,上面画着白梅花一枝,有梅花81朵。从冬至起,由孩子们用红笔每天涂一朵,待都涂遍,九九寒天已尽。或是用笔描写九个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81天写完81笔,称为“九九消寒句”。只有冬至的食俗还没被当代人遗忘:冬至这一天,北方人习惯吃饺子、吃馄饨,南方人喝红豆粥、吃汤圆,还有人则喜欢在这一天吃火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