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文化 >> 浏览文章
百年传承的道台府饮食文化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3日    关注度:     【字体:

     烹饪是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每一个菜系都反映着一定的民俗,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磁场。道台府宫廷菜,之所以被文化的研究者所关注,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文化特性。在百年传承中,道台府宫廷菜无意中创造了多个“第一”。

    道台府宫廷菜

    第一家来自宫廷的菜系:据道台府官府菜第四代传人郑树国介绍,道台府的官府菜最初来自北京恭亲王府的小膳房。郑树国的曾祖郑兴文,也就是道台府官府菜的传入者,年轻时拜师在那里。出师后,郑兴文在北京经营“老厨家真味居”,因为徒弟误将荷包蛋上给太监,使得饭店被砸停业。在朋友的介绍下,郑兴文带着14个优秀厨师来到哈尔滨,也将宫廷菜第一次带到哈尔滨。

    唯一传承可考的饮食流派:郑树国是全国最年轻的烹饪大师,世代为厨是他最雄厚的基础。

    据郑树国介绍,“老厨家”之所以能保留下百年老菜谱和百年的烹饪技艺,就是因为他家世代为厨。据介绍,传承下来的道台府官府菜,已经不是最初的宫廷菜,郑兴文将宫廷菜与哈尔滨的饮食习惯相融合,特别是融合了部分西餐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郑氏官府菜。1920年郑兴文离开道台府,与儿子郑义林在埠头区中国十道街(现在的道里区西十道街)开设“老厨家”,其后郑义林的儿子郑学章接掌家传的厨艺,直到今天的第四代郑树国。

    最早尝试做西餐的厨师:道台府官府菜系,是哈埠最早尝试西餐的菜系。据郑树国介绍,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滨江官道与俄罗斯人打交道多了起来,道台府经常宴请俄罗斯人。为了适合俄罗斯人的口味,郑行文到俄罗斯人开办的铁路俱乐部学习西餐,是哈尔滨本地最早的尝试西餐制作的厨师之一。现在成为民间佳肴的“锅包肉”,就是郑兴文中西结合的创造。

   最终没有派上用场的“御宴”

    由于“老厨家”这个郑氏官府菜系与道台府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厨艺中隐藏着哈埠最初的官场饮食文化,这是“老厨家道台府饮食文化”申遗的文化支撑。

    据郑树国介绍,滨江官道虽然北处边陲,是人们眼中的蛮荒之地,但是作为一任地方官,道员也要考虑万一皇帝巡幸,地方该怎样接待。作为膳长的郑兴文,经常要演绎“御宴”,从菜式设计到开宴的说道儿,都要仔细斟酌,请道台大人检查。

    “御宴”一般按照满汉全席的标准,设108道菜肴。菜肴的主料基本上以山珍海味、松花江名鱼为主,加上满族式的烧烤。“御宴”的餐具都是在景德镇特意定做的,椅子背上嵌着一块石头,寓意“背有靠山”。虽然演练了多次,但是皇帝也没有到这里巡幸。

    据郑树国介绍,郑氏官府菜完整保留下来的宴席有10多套,还有100多道零点菜。因为当时是服务官府,所以基本上不计成本,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一桌都得过万。官府菜讲究品种多,少而精。一套宴席少则28道菜,多则50余到菜肴。

    官府宴席有讲究,最基本的有“三不献”———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说白了就是鸡头、鸭掌、鱼背不能冲着客人,与现在的鱼头一定冲着客人大相径庭。

    正式宴席一般先上四干果、四鲜果、四蜜饯、四冷荤压桌,多数时候双拼,一个盘放两样。由于接待俄罗斯等外国客人较多,顺应西方人的习惯先上开胃羹,然后是酒和大菜。上菜按组,一组叫一献。首献是最名贵的菜肴,跟着两个“行件儿”,“行件儿”大概相当于配菜。一套宴席总共4———6献,中间穿插着各种点心和小吃。官府菜讲究用汤,用汤要纯,不用“三合汤”。

    郑树国感慨,虽然与南方一些地方的官府菜比较起来,哈尔滨郑氏官府菜的传承时间不过百年,但是像郑氏官府菜这样从菜谱到礼仪能够完全传承的并不多见。如果有机会能够演示官府菜的宴席及全套礼仪,该是烹饪界的一件盛事。

   “老厨家”差点“夭折”的故事

 

    道台府官府菜为什么叫“老厨家”,郑树国给记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20年,郑兴文离开了道台府,在现在的道里区西十道街上开办了“老厨家”菜馆,这是他今天传承“老厨家”老号的由来。当时的“老厨家”主打郑氏私家菜,应该是哈埠最早的私家菜馆。因为郑氏私家菜来自官府,档次比较高,所以选择了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埠头(道里)区。

    郑树国说,1932年的一段时间,总有一个衣着华贵的女人到“老厨家”吃饭,对“老厨家”的风味感觉不错。

    一次,这个女人找到掌柜的郑义林,说自己准备经营“京菜”,小饭店一个月挣多少钱,自己可以花双倍的价钱,聘请郑义林掌灶。郑义林为了保住自己刚创的牌子,拒绝了这个女人。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正在饭口时间,可是饭店一个人也不进。郑义林觉得奇怪,出门一看,却见门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停业”。郑义林不知道是谁的恶作剧,上前要撕纸条,却被两个人拦住。也是年轻气盛的郑义林,回屋取刀准备拼命,被已经退休的郑兴文拦住。郑兴文告诉儿子,外面这伙人肯定很有来头,是我们前段时间拒绝的女人来捣乱。郑兴文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找到时任市政局长吕某,吕答应派秘书过来解决。吕的秘书在“老厨家”门前看见神秘女人的汽车,赶紧过去敬礼,原来此女是汉奸张景惠的姨太太。郑兴文搬兵不成,却找来一个说客。吕的秘书劝郑兴文父子,不能得罪张太太,否则饭馆开不消停。迫于无奈,郑兴文答应派自己的徒弟孙歧山,去执掌张太太开的宴宾楼。张太太开始不答应,指名叫郑义林。郑行文父子出面说明:你以前来吃的菜都是孙歧山做的,不相信的话就再尝一遍,如果不过关就由郑义林亲自去。张太太品尝了一遍,果然还是从前的味道,这才接受了孙歧山。张太太提出一个条件,开业当天必须郑义林掌灶。郑义林帮助孙歧山一段时间,又给宴宾楼留下鱼翅宴的菜谱,才重新回到自己的小店。

    郑树国说,有了这次风波,后辈们更加珍视这块老匾。虽然后来“老厨家”被迫关门,但是郑树国和弟弟都没有忘记它,2000年,他和弟弟在南方和北方,再次打出这块招牌,就是为了整理、传承祖宗传下来的郑氏官府菜厨艺。

   尴尬的“商标风波”和未来机遇

    郑氏道台府官府菜的名气越来越大,可是让郑树国感到尴尬的是,道台府食品这块牌子却不属于他了。郑树国去注册商标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商标已经被人抢住,并且以所谓的百年饮食在市场上推出。郑树国痛定思痛,一口气注册了“老厨家”,“老厨家道台府”等多个商标,在法律上守护自己的饮食文化品牌。他说,“老厨家道台府饮食文化”的内涵,决不是烤几只鸭子、焖几只猪手那么简单,从硬件的菜系,到软件的讲究,都有很深的文化可以探讨。

    说起“老厨家道台府饮食文化”申遗的意义,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丁广惠这样告诉记者:它为我们保存下惟一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完整菜系,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借鉴郑氏官府菜形成的经验,可以推进龙江菜系的形成。丁广惠告诉记者,郑氏这种父子相传的传承方式,保证了郑氏厨艺绵延百年不失传,而与郑兴文几乎同时的“四大家”———新世界创始人朱安东及其后任王学敏、福泰楼创始人陈铭久及其后任高义亭、宴宾楼的经营者张景惠的姨太太和副官,都只重经营不重厨艺,厨师聘请外地名厨,没有厨艺的长远传承。只有厚德福的创始人陈连堂善于烹饪,但是没有将厨艺传给子孙,形成陈氏厨艺虽然有徒弟传世,但店铺一停业,就失散在其他酒店,淹没于其他菜系中了。丁教授认为,父子相传的传承模式,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

    据郑树国介绍,虽然凭借他个人的力量,现在还无法完整地展现老厨家道台府的饮食文化,但是目前恰好有一个让他兴奋的机遇。郑树国说,道外区准备全面启动道台府周边地区的饮食服务行业,有意请回道台府官府菜的百年厨艺,作为一种完整的文化展示。郑树国也希望有识之士,能够与他联手,作为复苏道台府官府菜系百年饮食文化的推手。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云南茶叶的起源
下一篇文章:铁观音的功效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