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对清真菜一往情深。北京鸿宾楼是一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清真“老字号”饭庄,现在,经过精心装裱的郭沫若诗作,仍悬挂在客厅里,就连饭庄门前的牌匾,也是出自郭沫若之手。
清真菜按照伊斯兰教教规,饮食禁忌严格,选料严谨,工艺精细,卫生洁净,注重营养,菜式多样。在唐代初期,不少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和“香水之路”来到中国,带来了本国的物产,也带来了穆斯林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禁忌。从此,清真菜在我国迅速发展,也受到非穆斯林的广泛欢迎。
郭沫若在抗战时期,曾住在重庆天官府4号,团结进步文化人士进行抗日救亡运动。每当有客人需要招待时,他便穿过街道,来到对面的天官府11号用餐。这里是一对回族夫妻开的饭馆,虽然设施比较简陋,但制作的清真菜很是地道,原料以牛肉为主,采用清炖、红烧、粉蒸、凉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偏重咸鲜,汁浓味厚,肥而不腻,嫩而不膻,营养丰富。再加上店主仁义,价格公道,甚至允许赊欠,买卖很是兴隆。
一家顾客盈门的饭馆,竟然没有一个招牌——有店无名。郭沫若发现之后,便向店主询问原委,并以店主之名起名为“星临轩”。第二天,郭沫若就把亲笔题写的“星临轩”店名送到店主手中,还特意题词:“此庐虽小,其味隽永。”
“星临轩”招牌打出之后,名气大增,菜肴质量也不断提高:1958年,星临轩的创新菜“凉拌牛肉”被评为重庆市“特殊风味”菜肴;1964年,他们又推出“五香卷子牛肉”,被重庆市有关部门命名为“名小吃”……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路过重庆时,还曾三顾星临轩,看望当年的员工。为了把这家清真饭馆办得更好,郭沫若还特意从北京给星临轩汇来资助款,此事曾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