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文化 >> 浏览文章
3000余人同吃幸福团圆“敛巧饭”
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时间:2008年03月01日    关注度:     【字体:

 昨天(22日),在北京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包括村民、游客在内的3000余人围着80多口大锅端着碗盆吃得喜笑颜开、亲如一家,因为他们吃的是代表大团圆和幸福的“敛巧饭”。

    80多口大锅煮“敛巧饭”

    天刚亮,村中广场的河沿上就一字摆开了80多口大锅,三五成群的老人和孩子拿着从各家各户收集的五谷杂粮、青菜豆腐等聚集在此。身穿小花棉袄的村中妇女们有的添柴、下米、切菜,有的干净利落地将新宰杀的3头肥猪洗切干净,抛入冒着热气的大锅,煮成猪肉炖粉条、猪肉炖酸菜等可口的农家饭菜。

    在外打工者回村吃顿饭

    上午10点左右,工作、迁居在外地的村民纷纷赶回了小山村,就连周边村子的村民和市区里的游客也慕名而来,3000余人齐聚小山村。二人转、斗鸡、斗羊也开始了表演,小山村里充满了笑声。

    村民老霍告诉记者,他在外打工,这次是专门赶回来吃“敛巧饭”的,“回来看看家人和乡亲,吃‘敛巧饭’,全村大团圆”。

    众人“抢”饭热闹非凡

    相传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霍、靳二姓两家逃荒来到杨树底下村,得益于山雀帮忙播种才避免饿死,因此,神雀成了当地村民的图腾、信仰。

    当天11点半,村内威望最高的老者梁守国登上神雀台,扬饭喂雀儿,口念吉祥之词,祈求来年丰收。随后,老人大声吆喝“开锅啦!”大家等候多时的“敛巧饭”正式开吃。

    一时间,不管男女老少、职位高低,大家都趁着热闹,拿着碗盆,甚至是瓢围向大锅,现场到处是“给我来一碗”的喊声。

    ■新闻背景

    “敛巧饭”候选国家级非遗

    记者从怀柔区文委了解到,“敛巧饭”已于2007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中,该项民俗活动也榜上有名。昨天,该推荐名录公示期正好截止。

    参加这次“敛巧饭”活动的民俗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祁庆富说,“敛巧饭”活动是杨树底下村独有的习俗,它成了维系乡情的独特纽带,也成为村民邻里化解矛盾,沟通感情的场所。

    怀柔区琉璃庙镇党委书记李树才也表示,下一步该镇将在推选、培养传承措施上下工夫,让这一民俗活动世代传承。

    “敛巧饭”已吃了200年

    75岁的梁守国老人介绍,每年正月十六,村民们都会聚集在大杨树底下一起吃“敛巧饭”,时至今日已经有200年了。最初的“敛巧饭”是由村里的年轻妇女拿着瓢、盆等挨家挨户去给村里的老人拜年,同时敛一些各家过节剩余下来的小米、玉米、肉、冻豆腐、萝卜干等,再由村里的中年妇女将这些食品做成百家饭和百家菜,并在饭菜里放入针线、顶针儿等,全村妇女围坐在一起品尝。吃到针线、顶针儿的人就意味着心灵手巧、飞龙走凤,能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会被称作巧媳妇,因而称为“敛巧饭”。点击浏览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赤壁之战“逍遥鸡”的故事
下一篇文章:浪漫法式大餐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