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向各地市下发了《广东省学校学生食堂陪餐制度》的通知,指出从明年开始,校长将会定期在饭堂陪同学生一起吃饭。通知一出,坊间议论纷纷,究竟陪餐能多大程度解决校园里的食堂餐饮安全问题?
联想到此前国内一些地方发生的学生抵制饭堂伙食、围堵校方要求重视餐饮质量的事件,再结合时见报端的学校饭堂中毒事件,可见饭堂餐饮质量确实是不少学校的短板。有行内人士曾透露“给学生的餐饮是最差等的”、“学生的饭钱最好赚”、“学校的饭堂就是块肥肉”。当饭堂经营方和学校形成合同关系之后,就形成了短期垄断的地位。谋利本能会促使其压缩成本,有的甚至偷工减料、以劣充好。作为被动消费者,师生在其合同期内很难做出有效反制。即使换了供应商,若整个行业都这样的话,又如何优选呢?
陪餐制度看上去有不少好处。一是制度会明确责任人主体;二是餐饮质量有了明确的报告制度,而不像以往那样众说纷纭、说了等于没说;三是监督者会更加注重比较优劣,尤其是成年人对食物的判断会比学生更加经验丰富。
陪餐制度落地之后,也就意味着以前校领导随机的在校吃饭,将变成工作的一部分。它要求各校校级领导每月应至少陪餐一次;形式可以结合本校实际确定,如采用校长午餐制等方式;每学期陪餐4次以上;陪餐人员应和学生一起排队,付费购餐,同区域就餐。尽管有貌似严密的制度安排,但还是有人担心,校领导为“陪”而吃,会不会出现初期“暗暗作秀”,中期不胜规矩之烦,今后草草收场,不见人影的局面?
对饭堂餐饮质量的监督,“领导陪”只是其中一环。这就类似于有矿场的地方,要求地方领导每月下井一样,有点像请领导用自身安全为集体安全背书。要根本解决学校餐饮弊端,从承包商、供应商、食物购买、烹饪监督、餐具消毒、食物保存到卫生处理等一系列的环节上,都有太多的短板需要补。单靠领导陪吃,至多解决食物的咸淡、肥瘦、冷热问题……至于行业内的潜规则和深层的食品安全问题,则未必能被发现,就算发现了也解决不了——大环境如此,总不能让学校连养猪种菜也自己做吧。
校园食堂餐饮安全,说到底仍是整个社会食品安全的一部分,有赖于卫生与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给力监督。为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污染问题,需要推行诸如黑名单制度、溯源制度,并会同司法部门进行追查。只有政府相关部门真正联动起来,才能结出学校食物安全的大网。
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