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南方“偷死病”侵袭虾塘 将影响宁波食品安全
来源:水产养殖网    更新时间:2014年04月13日    关注度:     【字体:

  今年3月以来,我市各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场陆续出现了虾苗入塘后不久便大量死亡现象,养殖户忧心如焚。为此,市海洋与渔业局近日专门邀请国家对虾病害防治首席专家黄倢来甬会诊。结论是:此为前几年在我国南方地区肆虐的“偷死病”北移所致。

相关调查显示,“偷死病”最早始于东南亚国家,2010年起开始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其中海南、两广及福建等地去年就因这一病害肆虐,导致南美白对虾产量锐减,不少养殖户投下去的心血和成本付诸东流,损失惨重。这一病害肆虐期内,往往表现为虾苗入塘后不久便莫名其妙地大批量死亡,由于对这一病害的确切病理及特征还没有一个统一说法,所以大家称其“偷死病”或“偷死潮”。

据介绍,南美白对虾是我市水产养殖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支柱产业之一,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慈溪、象山、宁海、余姚、鄞州和奉化等地,养殖面积约17万亩。去年,由于我国南方地区遭“偷死病”肆虐,南美白对虾产量锐减,而我市又因气温偏高、发病率较低等原因,对虾养殖总产量达到4万吨,年产值更是高达11.5亿元,双双创下了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历史纪录。

对此,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秀忠表示,目前我市遭受“偷死病”侵袭的主要集中在大棚养殖池塘。随着气温升高,将迎来更大规模的露天池塘投苗,因此,这一病害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遏制,不仅危及养殖户的切身利益,而且将影响我市的“菜篮子”供应和食品安全。

新闻链接

防控对虾“偷死病”3 问

面对突如其来的“偷死病”,我市虾塘应该如何防控?这几天,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一问:宁波虾塘为何突遭“偷死病”肆虐?

黄倢等国内权威专家认为,今年遭“偷死病”侵袭的绝非宁波一地,除浙江省外,江苏、山东也发现了这一病害。虽然原因较为复杂,但可以肯定种苗是发生“偷死病”的原因之一。目前,包括我市在内的大部分地区的对虾苗种购自海南等南方地区。因此,防控“偷死病”首先要防带病虾苗。

二问:养殖户是否只能采取“赌博式”购苗呢?

专家表示,从初步调查结果分析,杂牌虾苗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品牌虾苗。因此,当务之急是虾农除了多关注优质虾苗信息的同时,应该学会和掌握现场检测技术。目前,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病原核酸探针检测试剂盒,已经能够在现场快速检测出对虾身上的全部病毒。广大养殖户应在进入苗虾大规模投放季节之前,充分利用这一最新的检测手段,购得称心满意的健康虾苗。

三问:有了健康虾苗是否能免遭“偷死病”侵害?

专家认为,尽管导致“偷死病”的原因追究各方仍一筹莫展,但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都需改进已成为业界共识。因此,除了要把好“苗种关”,还需改进养殖全过程,其中关键是要变过去凭经验的“看水养殖”为科学的“测水养殖”。同时,养殖模式的改变也能起到生物防控的效能。近年来,我市已成功开创了对虾和鱼(鳖)等混养模式,此种生产方式通过调节池塘生态系统结构,既有效降低了对虾的发病率,也降低池塘药物的使用,同时还增加了池塘养殖的附加值,提高了对虾的质量。(王量迪 石钢德 石志猛)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把问题食品掷出窗外
下一篇文章:野味店卖的“土狗肉” 竟是毒杀的死狗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