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顺义一工地工人疑食物中毒 多工人称吃了发酸的饭菜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14年03月20日    关注度:     【字体:
原标题:顺义一工地百余工人疑食物中毒

点击浏览下一页

  昨日,顺义区医院,两名工人正在输液。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昨日12时许,顺义区顺安路附近的顺鑫天宇工地,多名工人饭后现呕吐、腹泻等症状,115名工人被送往医院治疗。截至下午,4人收住入院,20余人留院观察,其余人员均已回家。顺义区区委宣传部表示,事发原因正在调查。

  4名工人病情较重被收住入院

  昨日15时,顺义区医院急诊科,超过50名工人在内科急诊室内接受治疗,多人表示,中午在工地食堂吃了发酸的饭菜后出现呕吐症状。

  “中午就花菜、丸子、青椒几个菜,每个菜吃了都发酸。”来自山东的打工者小薛称,他吃了几个丸子后就感觉肚子里不对劲,“像喝了一瓶高浓度白酒,烧得疼,随后开始呕吐。”

  工人李先生表示,他们吃到发酸的菜后询问了工地餐饮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说,因把醋当成了酱油倒进了菜里,吃了没问题,“于是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吃,但百来号人,没过10分钟都吐了。”

  这些工人证实,他们都来自顺义区顺安路附近的顺鑫天宇工地,并且症状都出现在吃了发酸的饭菜后。采访中,最多的一名患者吐了8次,多名工人上吐下泻。

  在顺义区医院中,这些工人均进行了抽血化验。内科急诊室内的一名医生表示,这些工人属于食物中毒的症状,“患者都没有生命危险,但从化验报告上看,还是有20余人症状相对重一些,所以对他们进行留院观察。”

  而在急诊科大门外,有不少取完药、症状较轻的工友准备回家,工友刘先生的处方显示,上有“恶心、呕吐待查,食物中毒”字样。

  一名医护人员透露,这些工人初步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具体原因需进一步鉴定。

  昨日18时,大部分就诊的工人均已取完药回家,一名工地负责人表示,症状轻的工人均已无大碍,只剩4人被收住入院,进行治疗。

  具体中毒原因正在加紧调查中

  18时,记者来到事发工地,该工地一名项目部负责人表示,工地的确出现了工人饭后集体呕吐的事情。

  “工地工人午饭采用付费制,有7元、8元、9元三款价位供选择,但以前从没发生过这种事件。”该项目部负责人称,工地餐饮相关负责人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具体原因他并不清楚。

  昨晚,顺义区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区医院、区中医医院、区三院三家医院共计接诊115人。截至目前,4人收住入院,20余人留观治疗,等待检查结果,其余人员均已回家。该负责人称,区卫生局、区应急办、食药分局等相关部门均已介入,对工人出现呕吐、腹泻等原因正在加紧调查中。

  ■ 讲述

  夫妻上班首日 双双进医院

  昨日下午,在顺义区医院急救室,48岁的张先生正在接受输液治疗,已输完液的妻子低头坐在一旁,她被通知需要住院观察。

  “我们昨天才到工地报到,今天是开工第一天。”张先生介绍,昨日11时许,自己和妻子一同到工地食堂打饭,“菜有红烧狮子头、青椒炒肉、菜花、西葫芦、豆腐和鸡腿。”

  张先生记得,自己买了一荤两素,刚吃了两口肉丸子胃里就开始不舒服,“想吐,腹部还胀痛。”几分钟后,妻子也出现了不适感,两人忍不住走出宿舍开始呕吐,这时,整个工地炸开了锅,“到处都在吐,都在喊肚子疼。”

  有工友打电话报警,随后大量救护车赶到将他们送到顺义区医院,由于张先生夫妇症状较重,医院对两人进行了输液治疗,并抽血化验。

  ■ 小贴士

  如何防亚硝酸盐中毒

  ●蔬菜应妥善保存,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

  ●吃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

  ●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现腌的菜,最好马上就吃,不能存放过久,腌菜时选用新鲜菜;

  ●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或先用开水焯5分钟,弃汤后再烹调;

  ●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记者易方兴 何光)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问题猪肉”是如何流向百姓餐桌的
下一篇文章:云南丘北一幼儿园32儿童疑似中毒 两幼儿死亡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