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亚硝酸钠:戴着“镣铐”跳舞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14年03月09日    关注度:     【字体:

     如果要在食品添加剂里挑一个矛盾体,亚硝酸钠称得上是

“戴镣铐跳舞”的代表。它兼具护色、防腐和增味的才华,令功能单一的添加剂们艳羡,却也有一定毒性,是屡屡引发食物中毒的“惯犯”。

翻看超市里香肠、西式火腿等肉制品标签,亚硝酸钠常是

“座上客”。加了它,一方面能够有效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此菌在高水分真空包装食品中生存能力顽强,一般高压锅长时间蒸煮不能灭活;另一方面,产生的一氧化氮能与肉类中的呈色物质形成亚硝基血红素,让肉呈现

“讨喜”的鲜红色,还能产生独有的腌腊风味。直到目前,对肉类有三重功效的亚硝酸钠,其地位没有任何食品添加剂能够替代。

和所有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一样,只要在限定的剂量值内添加,亚硝酸钠仍是各国肉制品的“好帮手”。在我国,亚硝酸钠在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为0.15克/千克,其残留量一般不得超过30毫克/千克。所以食用正规企业合法生产的肉制品,是不会有亚硝酸钠中毒之虞的。打个比方:199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亚硝酸钠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2毫克/千克体重。假设一个体重75千克的成年人,一天吃了1斤腊肉

(按亚硝酸钠残留量30毫克/千克计),摄入量正好踩在 “标准线”上。

其实就算吃了

“超标”了,也未必有风险。要达到0.2克以上的中毒剂量,上述这位成年人一次性要吃下至少13斤的腊肉,恐怕还没中毒就先撑饱了。此外,烹饪过程本身还会降低食物中亚硝酸钠的残留量,摄入量不过分的情况下,我们强大的肝脏就能将其代谢成无毒的化合物。平时如有多吃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习惯,就更不用担心,维生素C可有效阻止亚硝酸钠在人体内转化成致癌物亚硝胺。一些食品生产商发现后,也开始在肉制品中添加维生素C。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却让各地监管部门头疼不已。原因就是有人误把亚硝酸钠当做食盐大量食用,或吃了违规高剂量添加亚硝酸钠的食物,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出现无力、头晕、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去年年底,上海一周内就发生两起因亚硝酸钠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一些别有用心的餐饮从业人员,为让肉的卖相更好,烹饪时肆无忌惮地添加亚硝酸钠或含有该物质的

“增色剂”、 “嫩肉粉”。这些饭店、熟食店、小作坊有别于正规食品生产厂家,追求“肉色至上”,且容易规避监管。

2012年我国食品监管部门就已发布公告,对餐饮服务单位下禁令,不得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钠,违者重处。

食客们,今后要是下馆子时,发现筷子彼端的肉有异样的粉红色,可千万要留个心眼了!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探访饮料检测过程 山上自取水一定烧开再喝
下一篇文章:食品包装袋存在化学隐患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