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陕西一黑作坊日产毒猪头肉超咸阳市场销量一半
来源:华商报    更新时间:2013年06月18日    关注度:     【字体:

 

黑作坊冷库存有大量猪头肉,民警将冷库查封  华商报记者 汤继颖 摄

群众举报让警方端掉了一个生产毒猪头肉的黑作坊,刑拘了14名作恶者。这个黑作坊不简单,5年时间生产销售有毒猪副产品800余吨,销往咸阳、西安、渭南、安康、汉中及甘肃部分地区共16个市县区,涉案金额超过一千万元。

线索举报者昨日获得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杜航伟颁发的3万元奖金。

这是省公安厅部署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专项行动以来的首次兑现举报奖金,该举报人成为我省首位获得奖励者,而且获得的是最高奖。

日产猪头肉三五百公斤

超咸阳市场销量一半

“有人加工猪头肉,臭得很。”5月下旬,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治安大队接到群众举报,在咸阳市秦都区古渡街道办杨家台村有一个非法加工猪头肉及猪副产品的黑作坊。

5月28日清晨,专案组成员冒雨对黑作坊涉案人员实施抓捕行动。

“我们进现场后发现有10人正在生产。”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蔡步臣说,民警还没进入黑作坊,就能闻到很大的臭味还有调料味,现场查扣成品猪头肉126公斤,同时查获亚硝酸钠、肉质香精1#、肉质香精2#、胭脂红、日落黄、酱肉护色增香保鲜剂、肉制品防腐剂、消泡王、红曲米粉、松香等多种添加剂及辅料。

“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形状很像食盐,摄入量大了可引起中毒。”民警说,这些添加剂和辅料基本上属非法添加剂,用这种添加剂卤出来的猪头肉虽然肉色好,但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经查,黑作坊老板为40多岁的洋县人王某,现场抓获的另外9人系黑作坊员工。

王某之前曾在另一黑作坊打工一年,熟悉了猪头肉加工流程,知道添加什么非法添加剂能上色好看,什么样的猪头肉好销售等等。在那个黑作坊拆迁后,他自立炉灶设立了这个作坊。

“每天生产300—500公斤猪头肉,可以说超过了咸阳市场销售量的一半,加工者都知道违法添加对人体有害。”蔡步臣说,目前,包括王某及妻子在内的14人因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警方刑拘,另有1人因病被取保候审。

设有大型专用冷库最多可存60多吨肉制品

昨日上午,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进入已查封的黑作坊,一些晾猪头肉的竹排上满是黑色污渍,一个小型冷库里还堆放着大量猪头肉原料。

民警说,除这个可堆放几百公斤的冷库,这个黑作坊还设有一个大型专用冷库,最多可储存60多吨肉制品。

在墙上挂有营业执照,上面显示该作坊名为“咸阳市秦都区新诺卤制品加工店”,经营范围是“猪头肉、猪耳朵加工销售”,有效期至2013年5月1日,旁边还有生产制度和安全承诺书。

该窝点自2008年经营至今,滥用食品添加剂,将制成的有毒、有害猪头肉及猪副产品销往咸阳、西安、渭南、安康、汉中及甘肃部分地区共16个市县区,5年来已销售猪副产品800余吨,涉案的销售金额达1000余万元。

800吨是什么概念?如果按照每人每天吃半斤的话,800吨可以供1000人吃8年多。

“这次案件的侦破,和群众的举报是分不开的,希望今后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昨日上午,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全省公安机关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专项行动小组组长杜航伟专门赶到咸阳,查看了被查处的黑窝点,并询问了民警查处过程。

“我们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查处了这个非法窝点,这次我们给予最高奖励3万元。”杜航伟(左)将3万元现金交给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的民警,希望他尽快转交给线索举报人,并向这名举报者表示感谢(因保护举报人,由民警代领、转交)。

这是省公安厅部署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专项行动以来的首次兑现举报奖金,该举报人成为我省首位获得奖励者,因举报窝点涉案金额巨大,奖励金额达到最高奖3万元。本报记者 汤继颖刘立春 摄影报道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甘谷又有多人吃宴席“吃”进医院
下一篇文章:猪贩用嫩肉粉给生肉美容 业内潜规则5块一瓶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