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武豪 此次农业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也成为目前我国监管食品中关于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不仅给出农药残留限量统一标准,而且限量由原来的837个增加到2293个,基本涵盖了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增加近两倍之多,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我觉得新的农药标准越多的话,应该是一个社会进步。这几年行业发展很快,有更多的农药生产出来,消灭病菌。所以我们有这样一种标准制定,应该有利于产业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刘海杰:"我们要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标准的出台肯定是社会的进步。现有的农残限量标准在相应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出现了很多变化,温室大棚生产方式越来越多,一些农药的使用量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新的法规也应该随之更新,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出台新标准,一方面有利于对从业人员进行约束,另外还是和国际接轨。因为我们是农业大国,蔬菜农产品出口量很多,但因为农药残留问题,在出口的时候会碰到一些贸易争端,这跟现有的标准局限性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推出这个新标准,有利于今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刘海杰认为,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不一样,发展过程不一样,中国的农药残留标准和国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现在制定新标准也体现了我国想要尽快跟国际接轨的决心。
刘海杰说:"我觉得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措施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其实没有必要担心有了严格的农残限量就不敢用农药,因为科研人员会通过育种等环节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科研人员就有责任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育种方面有很多人在做大量的工作。如果病害很严重的时候,还是要用到农药,但并不代表用药就是用那种违规的,首先是不能用违规的药,另外就是按照规程去走,不要自己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