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高浓度食盐食品为胃癌第一元凶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10月19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婷博士

  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长期过度吃盐是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多吃盐与癌症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人体随着钠盐摄取量的增加,罹患食管癌、肺癌、睾丸癌和膀胱癌的风险会增加20%至30%,在吃盐与癌症的研究中,关于胃癌的研究相对较多也较为明确。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世界上60岁以上的死亡者中有四分之一的死因是患恶性肿瘤,其中胃癌占首位。我国每年也约有16万人因胃病而死亡。研究证明,在致胃癌的诸多饮食因素中,“高浓度食盐食品”为首要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经常高盐饮食、食用腌菜、腌肉者与不经常食用者相比,患胃癌的可能性增加2倍。究其原因可能如下:1.黏膜直接受损:长期高盐饮食引起的高渗透压可直接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发生广泛性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导致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而后者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亚硝酸盐致癌:腌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它在胃内转变为亚硝酸盐,后者具有极强的致癌性、致突变性,动物实验发现其可使多种动物产生肿瘤。3.幽门螺杆菌增殖:高盐食品除了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引起胃上皮细胞增生,还能够增强幽门螺杆菌的克隆,而幽门螺杆菌已被证实可能为胃癌的发病原因之一。4.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高盐食物能使胃酸分泌减少,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具有提高胃黏膜抵抗力的作用,如果其合成减少,就使胃黏膜易受各种攻击因子攻击而损伤,发生胃部病变。

  中国人口味杂,若总结其规律,可归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北方居民口味嗜咸。据调查,北京地区人均食盐量为16至18克,河南省人均食盐量为17克,南方地区食盐量则少得多,广东地区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为6至7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食盐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我国营养专家也建议我国人民近期摄入量应控制在10克以下。显然,我国北方居民人均日食盐量远远超过这两个标准。

  为了预防胃炎、胃癌及其他与食盐相关的肿瘤的发生,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高盐及盐渍食物。“微咸盐水,好比参汤;浓味咸汤,好比砒霜。”养生学的这个道理,存在千年,确实有它实实在在的道理。

  贴士

  少盐口淡新攻略

  人的口味形成始于习惯,婴儿时期随着家长养成的口味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改变的,因此,想要改变吃盐太多的习惯,首先家长应该明确食盐过多的危害,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吃清淡饮食的良好习惯。而对于已经养成口味重习惯的人来说,要想改变嗜咸习惯,则较为困难。最现实的办法是“做菜不加盐,吃时现加盐”,这样盐只附在食物表面,而未渗到食物内部,入口虽咸,但实际食盐量却大大减少。另外,以酸代盐,借助甜、酸来调剂食物的味道,同样能刺激食欲,也是减少食盐量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生活中四类隐形盐的摄入。其一:快餐。当前,麦当劳、肯德基已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稀松平常的食物,尤其是小孩子。然而,美味的快餐食物大都是用各种高盐作料烹制而成的,因此少食快餐有利健康。其二:调味品。现在炒菜越来越方便了。我们一般习惯用味精、番茄酱、蚝油、酱油、甜面酱等调味品,来增加菜肴的美味,但是,这些调味品也都是含盐大户,总是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损害了健康。其三:甜品。大餐之后享受一道美味甜品,这是许多人养成的习惯。但甜品却暗藏高盐,奶酪、糕点成坯后储存发酵前,表面是要抹上一层盐来腌制的,这是发酵和储存的必备工序。其四:熟食。我们爱吃的熟食,如香肠、熏肉、鸡腿、午餐肉、腊肉等,它们虽然吃起来简单方便,但却含有大量的盐,南方人最爱吃的腊肉,每25克就含5克钠。(津北方网)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市民爆料:舀食猕猴桃银勺变黑 以银试毒没谱儿
下一篇文章:毫无营养 10种食物吃了也白吃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