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卫生部透露,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80%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85%。油盐摄入和慢性病之间的关联性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不禁要问:油盐摄入,你超标了吗?
八成家庭油盐摄入量超标
卫生部在近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卫生部官员介绍,目前我国有2.6亿慢性病患者,慢性病导致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我国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占早死总人数的75%。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统计显示,80%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一到两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以上。
就此,卫生部发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2012—2015)》,提出多项力争在2015年实现的具体目标。其中包括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下降到9克以下;成年人吸烟率降低到25%以下;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不超过8%等。卫生部称,为推进规划实施,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慢性病防控的投入力度,今年医改重大专项慢性病防控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资金较去年增长近1倍。
减油盐降低慢性病发生
“卫生部公布的这组数字说明慢性病事态严峻,随着城镇化、老龄化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慢性病防治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专家向本报记者介绍,预防慢性病最好的手段就是从日常生活入手,避免或改变诱发慢性病的高危因素,其中,高油、高盐膳食就是主要的高危因素。
专家说,国人烹调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欢吃炒菜和油炸食品。中国数十种烹饪方法中,80%以上离不开食用油。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是25克至30克,而近年的全国营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平均每人日均摄入食用油44克,远超合理摄入量。此外我国80%的居民长期食用同一种类的食用油,很容易导致脂肪、胆固醇摄入量偏高,而各种脂肪酸和微量营养元素的摄入却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人体代谢。有研究表明,接近90%的缺血性心脏病可能和食用油脂不当有关。多数人都知道肉类是高热量食物,殊不知油脂的热量更高。每100克猪肉所提供的热量是395千卡,而100克油脂提供的热量是899千卡,比前者高出一倍还多。
高盐膳食对健康的害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摄盐量过高,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早已成为医学共识。有研究表明,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会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最近,医学研究还发现,食盐摄入过多还可引起诸多疾病,包括脑卒中、左心室肥大、肾脏病、胃癌、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哮喘等。我国营养专家建议健康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为6克,糖尿病患者为5克,高血压患者为2—3克,而全国营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盐日平均摄入量达12克以上。
低油低盐从现在做起
“由过多摄取食用油、盐引发的慢性病发病缓慢,短期不易察觉,而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挽回。许多人在中老年时患上各种慢性病,其实是幼年和年轻时饮食不当埋下了祸根。”著名营养专家于康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介绍,高盐高油膳食者是公认的血压异常的高危和患病人群。
专家举例说,我国人均摄入食盐量最高的地区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北京等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高盐摄入和这些地区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例如这些地区的人中午和晚上的主菜都偏咸,且这些地区都喜欢早餐以咸菜佐餐,早晨是血压波动较大的时候,咸菜盐分很高,会对血压产生影响。
“从高油、高盐到低油、低盐,有一个槛儿需要迈过去,就是克服原来的不良习惯。”专家表示,既然已经认识到高油、高盐的危害,就需要养成低油低盐好习惯。研究显示,只要坚持3—4个月,就能形成一个新的好的饮食习惯。专家提示,可以通过简便的方法来控制油盐摄入量形成健康饮食习惯,国家推荐每天每人烹调油的食用量是25—30克,用普通的汤匙来计算的话,大约是两匙半。
“平时吃的咸的人群,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口味,吃得清淡一点。食盐对人体的损害很难在短时间就被扭转,但从现在做起,起码可以阻止对人体的继续伤害。”专家提醒说,控盐减油、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才是正确的饮食习惯,专家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街道、示范单位、示范餐厅和食堂的创建工作,同时在全社会更多宣传平衡膳食知识,培训厨师和家庭主妇掌握低盐少油技能,“只有观念深入人心并在行动上落实了,才能让更多人养成饮食好习惯享有健康。”
●专家支招
9招控制油盐摄入量
健康专家强调,控制食油、食盐的摄入量,是减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疾病的重要措施,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做菜要少油少盐,但油盐量过低的菜肴在口味上往往令人失望,此外,许多中老年人味蕾敏感性下降,有增强菜肴风味、口味的客观要求。
怎样食用油盐才健康?如何达到专家推荐的要求确保健康?著名营养专家于康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介绍,其实只要多动脑筋,完全有可能在保留美味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油盐摄入量。
方法1:炒菜之后控油。把菜锅斜放两三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然后再把菜盛盘。有些菜吸油较少,很适合这种方法。
方法2:凉拌菜最后放一小勺香油,然后马上食用。这样香气可以有效散发出来,但油脂不至于被菜吸收进去,需要的油量比较少。
方法3:煲汤之后去掉上面的油。鸡、排骨、牛腩等炖煮之后都会出油,把表面的油撇去,就能在喝汤时少吃不少油脂。
方法4:把煎炸改为烤制,用烤箱或不粘锅均可。特别是速冻调味肉块或鱼饼,烤制后味道不错,还可以大大降低其中的脂肪。另外,这些已经含有少量油的速冻半成品,还可以用水煎的方式煎熟,口感也不错,不需要加额外的油进去。
方法5:把大块的肉加调料煮到七成熟后再切片炒,这样就不必为了炒肉单独放一次油。等到其他原料半熟时,再把肉片扔下去。不用额外加入油脂,炒出来的菜一样很香。同时,肉里面的油在煮的时候又出来一部分,减少了脂肪。
方法6:多采取不用油或少用油的烹调方法,比如蒸,蒸豆角、蒸茄子、蒸南瓜都相当美味。
方法7:减少盐的摄入量除了考虑盐本身的量外,还要考虑食物和盐接触的时间。煎、炒、蒸、煮、炸……究竟哪种烹调方式更能够控盐?专家建议,尽量在菜肴出锅前再加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加早了食盐中添加的碘元素会被破坏,二是能够减少食物对盐分的吸收,尽量将更多的盐分留在汤汁中。
方法8:推荐凉拌、蘸酱两种食用方式,尤其是蘸酱的方式。用调料配成少量调味汁或用调味酱蘸着吃,既能让食物的表面充分接触盐,而食物内部又不会渗入太多盐分。
方法9:适量多用醋、胡椒粉、糖、料酒等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从而减少油盐摄入,也是一种好办法。
●小贴士
油盐:人体所需但不宜过量
油盐都是人体所需但不宜过量,专家介绍,约90%的食用油由脂肪酸组成,其中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营养学角度讲,脂肪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酸就是脂肪的主要组成部分。民间说“一日不吃油,浑身凉飕飕”,就是这个道理。脂肪还有助于人体吸收必需的维生素A、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对健康有利。研究显示,中国居民一天约50%的脂肪酸来自于食用油。从营养健康的角度讲,吃油主要就是吃脂肪酸。人体不能自己合成膳食营养中的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很大一部分需要从食用油中摄取。健康专家强调,不吃油就等于掐断了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有损健康;但如果摄入过量,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吃咸有力气,过多病也跟着来。”专家说,对于许多国人来说,菜里如果不放足盐,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很多地区的人还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眩晕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物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这或许就是“吃咸有力气”的来源和科学证据吧。
炒菜用油太多
问题 油脂摄入过多,会使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等代谢类疾病及多种癌症发病率增高
对策 每人每天摄入油脂不宜超过30克
建议 改变传统的烹调方法,尽量做到生熟搭配、荤素搭配
菜肴里盐太多
问题 高血压的发病与盐和脂肪过量摄入密切相关
对策 每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克
建议 做菜时尽量少放盐,可用醋、胡椒、辣椒等调味品增加味道(记者 姚 敏)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