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健康的人,估计都听过“隔夜菜致癌”的说法。那么,“隔夜菜”到底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危害呢?
“隔夜菜”是否致癌 从认识亚硝酸盐开始
重医附二院康复科魏安宁教授讲,所有植物中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而叶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硝酸盐本身是无毒的,但蔬菜在煮熟后如果放置时间过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便会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血液中毒,使人体出现头昏缺氧症状,同时亚硝酸盐可与人体摄入的其他食品、药品、残留农药中的次级胺反应,在胃腔中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这是消化系统癌变的罪魁祸首。
这样看来是不是“隔夜菜”就一定会致癌呢?据科学实验表明,如果烹调后不加翻动放入冰箱,菠菜等绿叶菜24小时之后亚硝酸盐含量约从3mg/kg升到7mg/kg。人体摄入0.2g亚硝酸盐才可能发生中毒,换句话说,要中毒,得一次吃近30公斤的隔夜蔬菜,因此“隔夜菜”虽然亚硝酸盐含量略有上升,但因为含量实在太过有限,对人体健康并不会构成实质的影响。
“隔夜菜”其实与是否隔夜没有关系
大家都知道晚上炒的菜放到第二天吃就是“隔夜菜”,但要是早上炒的晚上吃,就不算“隔夜”了吧,其实不然。
魏安宁教授告诉我们,从食品科学的角度来说,隔不隔夜并非问题所在。蔬菜在加热制作的过程中,其本身含有的还原酶失去活性,无法将菜中的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但蔬菜因没有吃完,在存放过程中,会导致细菌的进入,细菌在适当条件下大量生长,硝酸盐就可能转化成亚硝酸盐。
这样看来,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的过程,跟是否隔夜无关,而是要同时满足以下几点:
首先取决于蔬菜本身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种类的蔬菜在相同储藏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是不一致的,通常茎叶类蔬菜最高,瓜类蔬菜稍低,根茎类和花菜类居中,因此,如果同时购买了不同种类的蔬菜,应该先吃茎叶类的,如菠菜等。如果准备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热着吃的话,应尽量少做茎叶类蔬菜,选择瓜类蔬菜。
其次是“隔夜菜”在什么条件下保存。如果将蔬菜放在冰箱中冷藏(2℃~6℃),则其亚硝酸盐的增加较少。
第三是“隔夜菜”的保存时间,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两个小时内附着在剩菜上开始繁殖,这样亚硝酸盐的含量仍然会增加。
蔬菜怎么吃更健康 “隔夜菜”并不致癌
根据前面的分析,“隔夜菜”因蔬菜种类的不同,在保存不当、存放时间过长的情况下确实可能产生致癌物亚硝酸盐。那么,如果我们不吃“隔夜菜”,是不是就解决问题了呢?
重庆龙湖医院院长、知名外科专家彭联瑜称,因为蔬菜里的还原酶和外部细菌的存在,不管是生是熟,菜中都可能产生亚硝酸盐。那我们是不是就因噎废食,不吃蔬菜了呢?
蔬菜对于健康的好处显然远远大于那点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影响,因此,要想健康地吃蔬菜,如何保存蔬菜,就成了食品健康中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减少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保存时间,增加买菜频率。
其次需要保存的蔬菜,洗净包好可以减少携带的细菌;做好没吃完的蔬菜,也可以封好保存在冰箱中。
“隔夜”并非亚硝酸盐产生的唯一因素,加热也不会增加致癌物的含量,所以只要你不是长期食用“隔夜菜”,它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致癌能力。但是在天气热的时候,隔夜的饭菜受到污染,会大量繁殖细菌,很容易引发胃肠炎,导致食物中毒。所以说“隔夜菜”不至于致癌,但出于健康考虑,常吃也是无益的。 本报记者 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