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京人,日均至少多吃了5克油、25克肉;却少吃了207克奶、53克鱼虾、42克水果。昨天,“北京人健康白皮书”发布。与上年相比,北京人总体健康状况改善,期望寿命增加了0.31岁。不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发病率持续走高,半数北京居民血脂异常。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膳食结构不合理。
健康状况 与发达国家持平
昨天,北京公布“2011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公布。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2011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12岁,其中男性79.16岁,女性83.17岁。
人均期望寿命是指当年出生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就是说,2011年出生的孩子平均预期寿命是81.12岁,比2010年出生的孩子“增寿”0.31岁。
另外,2011年京籍孕产妇死亡率为9.09/10万,同比下降25.1%;京籍婴儿死亡率为2.8‰,比2010年下降了13.7%。
“期望寿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3个基本指标。”方来英表示,这些基本健康指标显示,北京市居民健康整体状况继续居全国前列,基本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持平。
主要问题 “富贵病”年轻化
“健康白皮书”显示,2011年北京18-79岁常住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与上次监测的2008年相比均有所增高。
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3.8%,较2008年上升了11.6%;糖尿病患病率为8.9%,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3.5%。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0.5%,意味着一半北京居民血脂不正常,比2008年上升了45.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市民健康主要威胁。”方来英介绍,慢性病患病的人群近年呈现年轻化趋势。
比如,对于高血压的患病率,18~30岁男性为18.4%,30~40岁男性为31.1%。血脂异常的患病人群中,18~30岁男性达到58.5%,30~40岁男性接近70%;18~30岁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也达到27.4%。
膳食分析 每天少喝了200克奶
方来英表示,膳食结构不合理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及肥胖等慢性病的重要共同危险因素。为此,今年“健康白皮书”中,新增加了对居民膳食模式的评估。
结果显示,北京城区18—79岁常住居民中,油、盐摄入偏高,食盐摄入量为8.98克,食用油每标准人日平均摄入量为35.16克,高于国家指定的膳食平衡标准值油25—30克、盐6克。同时,畜禽肉类摄入偏高,统计显示,35%的人吃畜禽肉高于推荐量。
北京人对奶制品、鱼虾类、大豆坚果类、水果蔬菜摄入均不足。统计发现,96.8%的居民摄入奶类及其制品的量低于推荐值,平均每人每天少摄入207克奶类;93.1%居民吃鱼虾偏少,平均每人每天少吃50克以上鱼虾。
- 追访
慢性病干预是漫长过程
对于持续走高的慢病发病率,今年年初,北京已公布“阳光长城计划”,包含四大疾病的防治行动。计划连续5年开展心脑血管、肿瘤、口腔疾病防治,使北京市居民慢性病相关指标得到控制或改善。
方来英介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程长、治疗见效期也长,后期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但防治慢病,需要对生活方式进行整体改变、矫正。
“和急性传染病不同,慢病的干预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说,和慢病相关的健康指标,可以看作是现代社会带给人的一种影响,“它同交通、环境等问题是夹裹在一起的。”
北京正在研究“健康期望寿命”的相关指标。“一个人可能有很多年是在疾病中度过的,这个概念是指人能够健康地活到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