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有机食品渐成餐桌“新绿洲”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5月29日    关注度:     【字体:

 近几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受重视程度提高,有机食品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新绿洲”,餐饮行业的“有机养生”也成为近几年流行的新风尚。但是,有机食品能否能解决食品安全,或者有机食品在餐饮渠道能否大有可为?行业专家普遍认为,这只是小众化的尝试。

  有机虽好 大众化难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但与之对应的是,早在2000年我国的人均蔬菜拥有量就已经过剩。低质低价成为蔬菜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长期在成本线上挣扎,质量肯定出问题。”惠州市尚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和平认为,这是消费者不愿意用合理的价格购买农产品造成的必然结果,“可任由房子涨价,却不愿还原农产品的价值”。

  业内人士透露,平均一斤有机蔬菜到终端不包含渠道等费用,硬性成本在6-8元之间。除了消费者接受度的问题,按照有机的种养标准,也无法满足我国庞大人口的需要。

  同样在面对大众的餐饮行业,有机食品遭遇同样的问题。尽管在高端餐饮行业,人均三五百的消费甚至更高都比比皆是。但在面对大众市场,50-80元区间更为普遍的消费水平,而这样的售价,势必只能用普通的食材。

  有机模式尚未成熟

  中国顾问最新的一项分析报告认为,我国从日本进口高端农产品的增长趋势愈加明显,表明我国的区域市场已经具备了高端农副产品的销售基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通过普通途径获得更多的高端农副产品供应。

  但事实上,随着国内有机行业认证混乱,假有机频繁曝光等情况出现,诚信问题一直困扰有机行业。有机认证制度的不完善,消费者和种植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对所有的有机产品都产生怀疑,从而导致有机食品的发展受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副会长陈日远认为,现在有机农业最大的问题是诚信。“要多互动,让消费者了解产品,这是在市场诚信度不高的情况下的必经阶段。”

  而在行家看来,除了诚信问题,还有渠道也是目前有机食品的一大难题。张和平介绍,目前国内有机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一种是通过卖场货柜销售,比如北京的“有机农庄”品牌几乎已经在国内一线城市的主流卖场铺货,但是成本过高,而且消费者很难产生信任;一种是专门做生产如供港蔬菜等,不直接面向终端;另外是csa模式(社区支持农业)建立会员制,配合宅配的方式,如北京的小毛驴和上海的多利农庄;此外还有一种就是定点供给。但目前并没有一种模式被证明是特别合适的,但相对csa的模式算是比较成功。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每单成本在40元左右,同时会存在服务质量不理想的状态,比如无法接受客户反馈,以及二次物流的成本问题。“自建物流是有机农业的伤业模式。”广州原甜有机农庄负责人刘洋介绍,曾经为了送售价80元的菜,花了160元的油费。“最初怀着美丽的梦想,然而现实太残酷。”

  高端农产品缺少品牌营销概念

  中投顾问IPO咨询部分析师季秦川认为,我国的高端农副产品存在大量管理缺失,导致生产销售渠道受到很多限制,甚至在品牌定位方面,高端农副产品销售居然与普通农副产品销售战略存在类似性。生产和销售脱节,市场定位不准,以及缺乏政府的引导,区域性高端农副产品资源整合缓慢成为几个突出的问题。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我国的高端农副产品市场扩容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所遭遇到的市场扩张阻力也显而易见,市场竞争者众多但普遍缺乏长期经营战略以及完善的销售渠道。

  目前,包括广州田鲜、广州原甜等几家本土知名有机食品企业都在通过开设终端零售店、体验店的形式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和了解有机食品。而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有条件的企业如果进入餐饮渠道,也将是一个不错的品牌运作方式。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奶粉质量历史最好? 网友称不求最好但求放心
下一篇文章:因饲料残余 常吃鸡鸭鹅颈部易致儿童性早熟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