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果糖未必更健康 过多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5月22日    关注度:     【字体:

  果糖,作为一种食用糖类已经很广泛地渗透到食品工业的各个角落,也日渐走入家庭,但随着学术界对果糖的研究加深,发现过多地摄入糖类——无论是果糖、葡萄糖还是高果糖浆——都会造成高卡路里的摄入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品科学专业硕士、果壳网撰稿人陈拓说,果糖是自然存在于水果、蜂蜜等食物中的单糖。“果糖的健康之处在于它的口感好,具有水果风味,甜度是蔗糖的两倍,是天然糖中最甜的糖类,且与蔗糖相比导致龋齿的几率要低。”陈拓说,另外,果糖升糖指数较低(Glycemic Index,GI),升糖指数用于衡量糖类对血糖量的影响,是糖尿病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概念。在消化过程中迅速分解葡萄糖并将其释放到循环系统的糖具有高升糖指数。反之,缓慢分解并逐渐释放的糖类具有低升糖指数,被认为对健康有益。果糖相对葡萄糖较低的GI指数,被很多果糖厂家视为宣传的重点。 

  “很多人以为,果糖不会明显升高血糖,是一种优点,甚至推荐糖尿病人吃富含果糖的食物。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果糖不受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绕开了食欲控制的机制,不能带来明显的饱感,很容易让人吃得过量。尽管不升高血糖,却会进入肝脏直接合成脂肪。如果摄入过多果糖的话,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并促进脂肪肝的发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撰文说。她说,近来有动物实验证明,摄入高果糖的大鼠存在胰岛素抵抗,大脑海马区域功能受到损害,可能会损害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 

  “对果糖的低GI指数,一些理论认为,果糖的代谢类似于酒精,虽代谢产物与蔗糖等糖类相同,代谢途径却很不相同,所以不引起胰岛素升高。这看似是果糖的优点,但研究证明,果糖的这种代谢会造成胰岛素的耐受性,即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引发其他疾病。”陈拓说,甚至有研究认为,果糖摄入过高反而是造成II型糖尿病的原因。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内分泌科的临床儿科教授罗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学一场关于糖类的讲座中指出,肥胖症发病率急剧上升的原因并不在脂肪,事实上,人们从脂肪中获取的热量有所降低,而高摄入糖类尤其是果糖才是罪魁祸首。在另一份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文章中也指出,消费碳酸饮料所造成的高糖量摄入容易引发肥胖和II型糖尿病。人体和动物实验显示,高果糖浆可引起脂肪过量沉淀,脂肪肝变性,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 

  至于果糖是不是肥胖的罪魁祸首,由于肥胖问题牵扯到代谢等复杂问题,单一摄入果糖很难被认为是主要原因,脱离剂量谈更不科学。并且,糖对甘油三酯的作用还受到碳水化合物敏感性等个体差异因素影响,所以很难得出结论。 

  记者 潘波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幼童吃3个芒果患皮炎 嘴唇瘙痒脸生红疙瘩
下一篇文章:夏季凉菜健康吃:荤菜选择凉性肉类 最好现做现吃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