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金龙鱼称被检不合格食用油不影响食品安全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1月09日    关注度:     【字体:

 新华调查:金龙鱼“问题油”事件调查

  金龙鱼玉米油被抽检出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的讯息,近日再一次触动了公众有关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

  目前,虽然“问题油”已经下架,但萦绕在消费者心中的疑问仍未能解开。“问题油”背后的色泽和烟点项目为何不合格?“问题油”生产、流通环节到底谁之过?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调查。

  金龙鱼被曝出现“问题油”

  春节临近,食用油“黄曲霉素”风波未平,“色泽烟点”风波又起。安徽省工商局不久前对外发布通报,该部门抽检7家生产厂家10组食用油后发现,合肥市有2批次食用油不合格。其中,金龙鱼玉米油被检测出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

  “为加强元旦、春节期间食品质量监管,省局在合肥、芜湖和宿州等地市场流通环节对食用油开展抽样检验。”安徽省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副调研员张明介绍说,此次被检出有问题的金龙鱼玉米油的生产日期为2011年3月1日,由益海(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5升装金龙鱼玉米油,被抽检出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

  短时间内,“黄曲霉素”“过氧化值”“色泽烟点”……一些食用油相继检测出这些项目不合格,令关注食品安全的消费者深感不安。

  记者8日走访合肥市多家大型超市和粮油专卖店,听到很多消费者在询问“问题油”的情况,不少消费者表示绝对不会购买“问题油”。

  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粮油检验部负责人说,对于食品加工企业来说,在产品出厂检验时,这两个项目应该是必检的。“根据过往食用油检验的经验,不管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流通环节,出现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的非常少见!”

  谁在制造“问题油”?

  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既然在检测中不多见,并且也不是什么高技术难度的检测项目,那么这到底是食品加工企业的“低级失误”,还是流通企业的“操作不慎”所致?

  据有关报道称,金龙鱼食用油合肥经销商王先生称,此次抽检的“问题油”,出自一家小超市,由于小超市保管不善,才使得玉米油长期暴晒在日光下,因而导致油质产生了变化。

  对此,涉事小超市并不认可。记者8日来到这家小超市,看到这里虽然没有涉事“问题油”的踪影,但同品牌食用油还有很多种,都整齐地码放在超市的最拐角处。“我觉得经销商的说法不能令人信服,抽检的玉米油在店里销售比较慢。”小超市负责人韦经理说,一般是经过总部配送到货,店里直接上架销售,基本上不会出现盛放和保管问题。

  记者随后来到这家小超市总部,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该经销商的“三证”,即组织机构代码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税务登记证。总部负责人郝明玲说,这“三证”是经销商进入超市的前提条件,同时,每一批次产品还有“票证通”,可以追根溯源查出商品信息,包括产品的来源、生产厂家的信息、产品合格证编号等。

  郝明玲告诉记者,被抽检的这一批次产品在便利店不是大批量销售,整个超市销量不到10桶,且平常配送和仓储也有一整套流程,暴晒导致色泽和烟点不合格的说法,实在不敢认同。“我们正准备相关材料,积极配合工商部门的调查,并找经销商通知厂家及时给出解释。”

  接受采访的消费者纷纷表示,油是生活必需品,老百姓对此特别关注,希望能尽快查明问题真相。“不管是超市问题,还是生产厂家问题,赶快查出原因吧,别又拿老百姓的安全不当回事了。”在家乐福超市合肥国购广场店,70岁的胡翠兰边选购食用油边说。

  9日上午,金龙鱼食用油生产商——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经理李志刚回应记者称,公司总部对这一事件非常重视,接到工商部门的通报后,第一时间将涉及的同一批次所有产品做下架处理。对于抽检的色泽和烟点,属于质量等级项目,而不是食品安全项目。比如,烟点不合格,是由于没有达到一定的度数标准,说明食品的质量等级存在瑕疵,但在食品安全方面还是有保证的。

  李志刚表示,因抽检的这一批次产品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明,经过初步判断,“问题油”产生的原因是流通环节运输、储存不当造成的。不过,公司将通过这一案例,更加密切关注终端销售环节,配合经销商给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如何让“问题油”不再成为问题

  安徽省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副调研员张明告诉记者,工商部门在检测出“问题油”之后,及时向各地超市、卖场下发了“问题油”的下架通知。。

  眼下,“问题油”下架了,但食品安全无小事,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值得深思。如何确保不再出现“问题油”、食用油产供销“全链条”如何安全运转,激起社会公众热议。

  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粮油检验部负责人说,既然国家颁布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对各项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在产供销各个环节,生产厂家和流通企业就应该不打折扣地遵照执行。此次被查出食用油的某些指标不合格,说明有些环节确实出现了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顺藤摸瓜,进行严厉查处。

  网友“天意如刀110917”也建议,不要等不合格产品流入了市场再采取措施,这只是亡羊补牢,要抓住源头,减少或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认为,纵观问题食品事件,无不与源头和流通有关。从源头把关上看,作为行业的标杆企业更应该自律,实行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标准,同时还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发生问题食品事件时,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此外,若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应让相关企业承担巨大的代价,并对相关责任人严格追责。

  周清杰说,作为流通环节的监管部门,工商、质监等部门也应履行好质量安全监控,将执法资源共享,并不断加大抽检力度,增加抽检频次,切实保障老百姓的饮食安全。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近三十条腐烂变质死狗险成市民盘中餐
下一篇文章:港大家居用水系统化验发现13%水龙头含恶菌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