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添加剂已成肉类污染罪魁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2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食品安全法》已经颁布实施两年多了,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层出不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认为,保障食品安全要依靠加强法治、转变发展方式来解决。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系人为

  “因牛肉产品被污染造成食物中毒,美国Topps肉制品公司宣告破产;德国生产商将工业用脂肪酸用于动物饲料,引发了“二恶英毒饲料”事件,上千家农场关闭;我国台湾地区查获的全球首起使用有毒物质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DEHP)取代棕榈油做乳化剂,对饮料进行增稠获取暴利的事件涉及上百种饮料。 ”冯平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所关注的重点,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零风险"。 ”

  冯平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年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进程,遇到的问题可能会集中展现出发达国家的经历。 ”据他介绍,老百姓深恶痛绝的食品造假问题,是发达国家19世纪早期就大量出现过的,直到1920年前后,法规的压力和有效的检测方法才将食品掺假的出现频率和严重性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而且掺假与反假始终没有停止。

  冯平认为,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于微生物、环境污染等非人为故意危害不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是非法牟取暴利、人为污染和“添加泛滥”,形势复杂、严峻。

  添加剂是肉类污染罪魁

  肉类食品处于食物链顶端,污染源多,产品价值高,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复杂。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物污染和化学因素三方面。其中,尤其以化学因素污染最为严重。

  环境污染包括垃圾、水、重金属、农药、化肥污染。生物污染包括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绦囊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化学因素,主要有亚硝酸盐、着色剂、防腐剂等添加剂。亚硝酸盐有发色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剧毒的肉毒杆菌的抑制,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亚硝盐致癌,用量大时会发生急性中毒,必须限量。个别生产者为追求色、香、味任意增加用量,曾引发过多起急性中毒。天然色素成本高,加工、保存中容易褪色。合成着色剂稳定,但有一定毒性,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不法商贩为掩盖原料肉不新鲜和熟肉制品的缺陷,大多超量和超范围添加防腐剂。

  “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控制食品微生物污染功不可没;但癌症发病率逐年攀升,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化学污染是主要因素。 ”冯平认为,“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仅仅满足于不出现急性中毒事件已经不能达到人民的期望,同时,技术的滥用也在客观上增加着食品安全的风险。 ”以添加剂为例,添加剂能使食品延长保质期,产品一致性好,在数量扩张型经济增长阶段,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超量和超范围添加以及改变食品色、香、味特性来牟取暴利,添加剂从对食品的修饰到用于制假售假,以假乱真,又挑战着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

  在计划经济时期,生猪统购统销,屠宰场由政府直接管理。而现在,屠宰企业中实行代宰的占了75%。猪和肉都是猪贩子的,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对肉品质量安全缺乏关切,投机取巧、恶性竞争给了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导致肉类食品不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当前不仅要控制好屠宰场这个源头,而且应该向饲养环节延伸,从“农田”开始进行有效管控。

  养殖分散增加监管难度

  201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5070万吨,居世界第一。由于动物疫病、抗生素、农药、重金属超标等原因,猪肉的出口量不到产量的1%,而且进口大于出口。

  据介绍,全国两万家定点屠宰场绝大多数处于小规模、手工或半机械化的落后状态,导致屠宰企业利润薄、质量不稳、开工不足、后劲不大,且养殖和屠宰企业产销关系松散、利益分配矛盾突出,质量控制和政府监管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不少。

  冯平最后强调,食品安全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综合性社会问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办法。要在法制的环境下,把消费者的认知、生产者对质量的控制、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弱。 马北北《中国青年报》11月30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臭豆腐利润高达1600% 食品制作过程藏隐患(组图)
下一篇文章:贵州罗甸县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定性为毒物中毒事件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