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质监局10月初公布的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抽查结果中,两款加工自增城的大米被发现镉超标。其中,增城市农科所香丝苗米厂生产的“穗珍”牌香丝苗米,曾是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的金奖产品,并且是广州市最早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大米品种之一。
这样一个品牌的倒下,加上近年来五常香米、泰国香米等知名大米品牌相继“出事”的背景,是否意味着大米安全的“狼真的来了”?作为主要口粮的大米,其质量安全究竟有没有保障?增城其他大米加工厂会不会存在类似的镉超标风险?南都记者近日在增城展开调查。
沿着324国道一路东行进入增城辖区,途中不时出现的各类产业园区,让人再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广东省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在增城丝苗米的原产地朱村镇(现改为朱村街),农业时代的两个重要机构:增城县农场局和农科所就“隐身”于此。
位于农场局和农科所之间的一间红砖小屋,屋顶机械设备已锈黄,就是本次出事的“穗珍”香丝苗米加工厂:农科所香丝苗米厂。加工厂外墙上,仍挂着“自然就是香,增城市农科所丝苗米加工厂荣誉出品”的巨幅广告。而在这家加工厂打工近10年的四川人老周,已因镉超标事件失去了工作。
“镉米”来自外省涉事粮贩“失踪”
8月10日,广州市增城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对增城市内28家大米加工厂进行例行检查,检出农科所香丝苗米厂生产的“穗珍”香丝苗米中镉含量是国家标准允许最高值的1 .5倍,含量达300μg/kg,增城市荔城东桥粮油饲料加工厂生产的河粉大米中的镉含量达400μg/kg。这一结果9月30日经广州市质监局对外公布后,两家加工厂被关。
失去工作的老周至今仍不解为何出事。他说,这次被查出镉超标的大米,是“老板”直接从外地拉回来的“那批糙米”(只经过初步去壳的大米)。“以前也是这么拉原料回来加工,怎么就没出过事呢?”老周说,虽然是农科所下属的加工厂,但“老板”并不是只加工农科所自己种植的“穗珍”系列丝苗谷。多年来,“老板”一直都从外地买谷子回来加工,然后装进写着“穗珍”香丝苗米的包装袋内出售。商贩和市民从这里购买的“穗珍”香丝苗米,并非真正的增城“穗珍”香丝苗谷加工而成,而他们对这种做法已经习以为常,进货的商贩也非常清楚,但并不在意。
“老板”朱佛齐并不否认这一说法,但非常沮丧地表示,自己也非常“委屈”。他说,米是从一个长期贩卖江西米的粮食贩子手中买来的,而且数量不多,只有1000多斤,自己不知道有镉超标,还拿了一袋回家自己吃。当记者询问粮贩子的联系方式时,朱佛齐激动地说:“我都想找他,现在哪里还找得到啊!”
增城市在镉超标事件发生后,也成立了由市食安办、质监、工商、环保、公安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调查组,调查结果显示镉米也是来自外省。但镉米具体来自哪里、又如何进入增城?至今增城市政府方面也还在继续调查之中。“目前能够确认的是来自外省,涉事人员也提供了地址和途径,但是目前证据还不是很充分。”一位官员向南都记者表示。
稻米大抽查并不常见
据增城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农产品的生产、储运、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都有相关的质量安全控制和检测环节。
但南都记者查阅历年公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报告发现,对于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产品,除了二次加工成米粉、面粉等产品时有严格的抽检以外,在原始产品环节,很少进行大范围的检查。以广东省为例,上一次大规模对稻米进行大规模抽查,要追溯到2007年8月,而当年对增城等全省10个水稻主产区的抽检发现,重金属检验合格率仅为86.0%。
虽然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出现稻米“镉超标”都是偶然事件。但确实也存在部分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区依旧在种植稻米的现象。有熟悉内情人士如此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这些污染区是不能种植稻米等食用作物的。即便种植,也不能进入食用领域。但现实中因为经济等方面的考虑,这些稻米仍有可能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而粮贩就可能成为输送“毒米”的主要途径。
粮贩活跃监管不到位
南都记者在增城寻找涉事粮贩的过程中,朱村街大岗村一位种植水稻的农民,将记者带到一个常年收购他粮食的商贩面前。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贩介绍,朱村的绝大多数大米加工厂都直接从外地拉稻谷或“糙米”回来加工,继而换上增城丝苗米的包装出售。私人粮食贩子就活跃在稻谷产地和加工厂之间,原产地的各家各户的稻谷就是由粮食贩子收购,一部分稻谷直接出售,大部分是要经过初步去壳变成糙米之后再卖给加工厂。
实际上,这些粮贩大多数都属于“二道贩子”。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具备资金筹措、仓储保管、质量检测等能力,并应该向工商部门登记,取得资格许可,同时建立台账。大多数粮贩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的途径要么是转卖给大型粮油公司,要么从大型粮油公司倒卖给小型加工厂,或者就是充当农民与加工企业之间的中介(或粮食经纪人)。
正是因为稻米并未纳入日常重点监测农产品行列,粮贩又几乎无孔不入,大米市场才出现“要么不出事,要么出大事”的怪现状。
增城市粮食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农民拉一拖拉机谷子去卖是肯定不能要求其经过行政许可的。一般低于50吨规模的,就没有去管。
而增城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如何界定是专门从事粮食收购、如何界定规模大小非常模糊。而且“一些私人粮贩子连个场地都没有,不到工商部门来注册,我们也很难发现”。
就是这些难以监管的粮贩,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也可能一不小心带来了“镉米”,抑或其他任何类型的“毒米”。
镉米是这样种出来的
开矿等工业行为,使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镉、砷、汞等有害重金属被释放。
因管理不当等原因,镉通过水源、空气等进入农田。
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作物。
超标大米大部分被自耕农食用。
部分上市流通。
长期食用镉超标大米,危害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是肾脏和骨骼(容易导致骨痛病)。
统筹:南都记者 谭万能
采写:南都记者 刘军 谭万能 实习生彭谦凝
摄影:南都记者 刘军 梁炜培 张志韬 实习生徐敏 陆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