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着香,吃起来却不安全的“香精包子”近日被媒体揭底。而事实上,专业人士指出,香精包子虽然有危害,但起作用的成分,并非香精,而是包子馅的质量问题。
2011年9月开始,媒体经暗访调查发现,数家打着“蒸功夫”招牌的包子店均在店外隐蔽之处制作包子馅料,除卫生条件差外,都“偷偷”使用各种香精。其中,一种“veltol”品牌的肉味香精被广为使用,这种香精标签几乎全是英文标注。
一时之间,香喷喷的肉包子身价急转直下,变成了恐而避之的危险物品。香精更是被戴上了致癌等一系列名头。而事实上,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允许使用的香精有1800多种,报道中说的这种叫乙基麦芽酚,本身是很安全的香精,在国内外都是允许使用的。“乙基麦芽酚在动物实验中,喂到每公斤体重200毫克还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对人的安全剂量定在每天每公斤体重2毫克,大致相当于成年人每天是一百多毫克,常年天天吃也不会有问题。”科普作家云无心表示,这个“香精包子”事件,问题并不在香精本身,而在于:所用的香精是小作坊生产的,用香精来掩盖劣质原料。其实,说“劣质肉包子”才更确切。
参与“香精包子”调查的新京报记者李超在接受微访谈时介绍,调查发现他们使用来源不明的肉馅,“这些肉馅我曾做过实验,解冻10分钟,就有恶臭味道。连执法人员都无法分辨,被找到的分割肉是牛肉还是猪肉,还是其他动物的肉。”记者吴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