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原则:肉中心已变白
最近,“过桥米线里的猪肉是否安全”引起激烈争论,核心问题是:猪肉加热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安全食用呢?
过桥米线之争起源于对旋毛虫的担心。旋毛虫的感染需要两个条件:猪被感染和猪肉没有充分加热。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猪肉都有旋毛虫(或其幼虫)。商品猪肉都是要经过检疫才能进入市场。如果检疫操作得到了认真执行,那么检疫合格的猪肉就不会有旋毛虫的担心了。
旋毛虫是猪肉中“重要”的不安全因素,但并不是最难消除的。肉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寄生虫或者致病细菌,比如弓形虫或者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的杀灭往往比旋毛虫还要难一些。有些细菌还能产生毒素,有的毒素在开水中煮过也还可以保持活性。对于这些不安全因素,最有效的措施还是控制猪肉的质量。如果不幸遇到这样的猪肉,充分加热了也依然“可能不安全”。
食品安全并不能单独依靠检疫来保障。除了检疫疏漏的问题,还有检疫之后重新被感染的可能。虽然旋毛虫不会被重新感染,但各种致病细菌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进入。
杀灭旋毛虫(或者幼虫)所需的温度并不算高。在60℃,一两分钟就够了。而一旦达到62.2℃以上,“瞬间”就可杀灭。当然,出于安全起见,往往会建议加热到更高的温度。
相对于旋毛虫,致病细菌的杀灭要难一些。美国农业部以前推荐,把猪肉加热到160 F (约等于71.1℃)。后来,他们把这一推荐改成了达到145 F (约等于62.7℃)然后保持3分钟。这两种做法都可以实现充分杀灭致病细菌,而寄生虫也就不在话下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温度是指肉中心的温度,因为那里的温度最低。中心的温度达到了,整块肉也就可以“安全食用”了。中心温度升高到“安全温度”所需的时间跟汤的温度和量有关,受肉片厚度的影响更大。一大块肉可能要煮几十分钟才能达到,而1毫米的肉片烫几秒钟可能就达到了。
对普通公众来说,不妨记住这条简易原则:有的肉达到“安全温度”时还没有变白;但如果中心已经变白,就达到“安全温度”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