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美国16人因食用遭李斯特菌污染香瓜死亡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1年09月30日    关注度:     【字体: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9日讯 (张美奇)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of Disease of Control and Prevention)27日报告说,美国已有18个州72人因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甜瓜而染病,其中至少16人死亡。死者年龄介于35岁和9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岁。

  目前,美国地方卫生官员仍在调查与李斯特菌感染有关的死亡病例,死亡数字可能会继续增加。这是近10年来美国出现的最严重的李斯特菌疫情。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说,全美18个州出现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伊利诺伊州。截至27日,科罗拉多州已有15人染病。得克萨斯州14人染病,新墨西哥州10人,俄克拉荷马州8人。

  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致病细菌,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动物和人感染李斯特菌后可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人类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和鲜牛奶,以及生牛排、羊排、蔬菜色拉、开袋后没有立刻食用的包装食品等感染,约占85-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的成年人和免疫功能缺陷者是易感人群。普通人感染李斯特菌后会在3-70天内出现症状,健康成人可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易感者会突然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脑膜炎、孕妇可能出现流产。

  李斯特菌比常见的沙门氏菌和某些大肠杆菌更为致命,该菌感染后的症状与严重程度因不同的菌株类型而略有差异。目前已经发现的李斯特菌株类型共有七种,分别是: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2、绵羊李斯特菌(L.iuanuii);3、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4、威尔斯李斯特菌(L.innocua);5、西尔李斯特菌(L.seeligeri);6、格氏李斯特菌(L.grayi)和默氏李斯特菌(L.murrayi)

  1985年1月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了第一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当年共有52人死于食用受这种病菌感染的软干酪。美国上一次爆发李斯特菌疫情发生在1998年中至1999年底,美国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资料显示,当年美国共有21人因食用被该菌污染的“热狗”和熟肉而死亡,其中14人在密歇根州,全美共有23个州报告了该病例,共有97人患病,其中6名妇女流产。

  由于李斯特菌感染和食品污染有关,因此每次出现李斯特菌疫情通常都会出现大规模食品召回事件。在2000-2008年期间,美国各地零星报告了几例李斯特菌感染的病例,但没有造成死亡。今年7月31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了今年的第一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延森农场(Jensen Farms)被认为是这次大规模感染李斯特菌事件的源头,而该农场生产的香瓜则被认为是罪魁祸首。这家农场已经于9月14日宣布召回其生产的“罗基-福特”牌香瓜。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专员(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er)玛格里特-罕博格(Margaret Hamburg)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时说:“预计10月份还将发现报告更多病例。”他说:“目前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的感染和死亡病例都是经过实验室检测确认的,没有得到检测确认病例会更多。”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速食食品营养不均衡 营养粥将终结传统快餐
下一篇文章:方便面也撇不开食品添加剂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