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特供不除 食品难安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09月19日    关注度:     【字体:

近日爆出的浙江一些权力部门和单位搞"特供基地"之事,在食品安全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引起了舆论反响。很多人就质疑,当官员尤其是监管者通过权力能够享受到无毒无害的有机食品,自己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后,他还会尽心尽力地去打击各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吗?

    百姓的诘问是有道理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因为政府部门尤其是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之责的部门,对日益泛滥的有毒有害食品根除没有信心,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建立食品特供渠道,先把自己小圈子的食品安全保障好。自己能够吃到放心的蔬菜食品,客观上无疑会松懈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唯有监督者自己也随时受到有毒有害食品的威胁,才可能尽心尽力地去考虑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对各种有害食品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这乃是人性使然。

    但现在监管者选择了先确保自己的食品安全,这样做,当然是因为他有条件如此行事。这就说明,不管监管者自己是否明确意识到头脑里的特权思想,社会都客观存在特权和等级现象。一个社会,总会基于各种条件,产生特权和等级,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竞相去效仿,建立自己的特权圈子,而社会并不去阻止。现在的问题恰恰是,"特供食品"并不只是媒体曝光的一些案例,从商家喜欢为某种产品打上"特供"来看,社会普遍存在着"特供"心理需求,这又进一步反证了目前的食品安全的确堪忧。

    任何特供,都表明一种物品的稀缺性。计划时代如此,当前的各种食品特供现象依然如是。只不过前者是普遍的物资短缺,现在则是让人放心的物品短缺,可称之为一种结构性短缺。计划时代的特供,是作为一种制度,普遍存在于体制内单位里的,它明确与职级挂钩,官职越高,所能得到的特供也就越多;当前的特供,则还未形成一种明目张胆的制度,它只是少数部门和单位借助于权力,为自己部门建立的一种福利,享受这个福利者,不单是单位领导和官员,普通职员也能得到。但不管怎样,特供存在本身,说明特权现象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社会。

    假如社会多数人都想通过特权来谋取建立特供体系,从而使自己免受物资匮乏或免受有毒有害食品之苦,结果必定是食利者众多,生产者愈少,出现更多的物资匮乏,更多的有毒有害产品,最后导致整个社会不堪重负。另外,特供制度一开,最初可能仅是食品,仅限于特供商店,但后来特供体系就可能深入到服务业,如医疗保健、子女教育、休闲旅游。特供系统虽然稳定了干部队伍,但特供机制对经济增长毫无贡献,还会导致社会的负担越来越重。当整个社会的产出无法满足特权阶层的庞大特供需求时,最后必定会严重影响经济活力和市场健康。

    有鉴于此,198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明确指出:取消对领导同志少量食品的"特供",固定供应点的所有食品一律按市价、按市民定量供应;价格和经营业务接受物价、工商部门的监督。虽然特供作为一项制度在中国已经废除,可人们头脑里的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并未清除,各种明里暗里以不同形式出现的特供在社会上还大行其道。浙江一些部门出现的特供渠道不过是最新的一例罢了。

    特权的特征是只要占有就不愿废除。尤其在各种食品添加剂泛滥的情况下,当少数官员能够享受特供的绿色食品时,会更加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力,并用这种权力建立特供基地。毕竟谁也不愿意在生活质量上走下坡路。所以,当特供盛行时,食品安全形势不但得不到好转,而且,会进一步恶化。

    可以说,特供不除,食品难安。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油面筋有辣味 生产日没标注
下一篇文章:食品安全更应看谁“脸色”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