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老百姓总想让餐桌更丰盛更美味。而在追求色香味之前,更重要的是过安全关。回望2010,梳理出不少食品安全事件,而这还不是全部。只能共同许愿,希望新的一年里,老百姓的餐桌风平浪静些。
本版撰文 王勇
“海南毒豇豆”事件
1月至2月初,武汉市农检中心对武商量贩水果湖店、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等处销售的豇豆进行多次抽样监测,均发现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经追溯,超标样本均来自海南省凌水县英洲镇和三亚市崖城镇。据介绍,水胺硫磷是一种高毒性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菜、中草药植物上。它能经由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在“海南毒豇豆”事件中,因普通农药不易杀死钻进豇豆里面的害虫,为保产量,农户便冒险违规喷洒水胺硫磷。
微博:在此次事件中,出事的豇豆为反季节蔬菜。有专家表示,反季节蔬菜种植时往往要用更多的农药杀虫,因此农药残留超标可能性大于正季蔬菜。任何时候,当季菜都是最好吃的,尽量不要食用反季节蔬菜。
地沟油回流餐桌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在3月17日的媒体报道中,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面对媒体记者这样说。据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微博: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到达人的肠道,轻者会引发人们腹泻、腹痛,重者则会引起人们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
麦当劳身陷“橡胶门”
7月,麦当劳身陷“橡胶门”。据报道,麦当劳麦乐鸡含有两种化学成分:一种是含有玩具泥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另一种则是从石油中提取的“特丁基对苯二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消息称,在对麦当劳餐厅的抽样调查中,未发现麦乐鸡及其煎炸用油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含量超过卫生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规定的最大允许使用量200mg/kg。对于“聚二甲基硅氧烷”,国家法定检测方法及标准尚未颁布。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建立相关检测方法。
微博:专家表示,洋快餐的负面影响或许并不在于含这种化学添加剂,别的食物里可能也有。真正对人健康的害处是营养结构不均衡。尤其是很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这种饮食习惯。
假冒五常香米
7月,央视《消费主张》揭露了五常香米的潜规则。鼎鼎大名的五常香米,在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比普通大米还要便宜,原来,“是用别的大米加工出来的”。所谓的加工就是抛光,加香精。更令人震惊的是,即使是在五常香米的原产地,黑龙江省五常市,也很难买到真正的五常香米。
微博:据专业人士透露,加了香精的大米,闻起来香味强烈,不像天然香米是淡淡的清香。用手一摸,会留下强烈的香味。真正的五常米要煮好了才香,而经过香精加工的五常米则是生米闻起很香,煮好了反而不香。
食用小龙虾致肌肉溶解
8月,媒体爆出南京有人食用小龙虾出现肌肉溶解。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病。据介绍,哈夫病多为食用水产品在24小时之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哈夫病要满足三个要素,一是食用水产品,二是在24小时内发病,三是不明原因。在调查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采自南京市场的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品进行了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的筛查,未发现市场采集的小龙虾中存在已知可致横纹肌溶解的化学物质。专家指出,致病毒素很可能来自小龙虾个体本身带来的毒素。
微博:虽然致病的不明毒素很可能来自小龙虾,但这只是来自小龙虾的极少数个体,大多数小龙虾不带毒。调查表明吃小龙虾少于10只的基本没问题,吃得越多遇到带有毒素的小龙虾的几率就会增大。
金浩茶油秘密召回
8月,有媒体报道湖南金浩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质超标6倍,但问题产品随后被秘密召回。实际上,早在2月18日湖南省质监局就在金浩公司库存的茶籽油产品中抽样查出9批次产品苯并(a)芘含量超标。其中最高超标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限定值的3倍。根据《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苯并(a)芘的安全限量为10微克/公斤。据称,茶油中的苯并芘超标起因是茶籽在烘烤、翻炒过程中,因温度过高、受热不均导致烧焦产生苯并芘,在浸出环节出现工艺缺陷进而导致超标问题。
微博:除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问题外,生活中一些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小细节也会使食用油产生有害物质。比如对于普通的食用油来说,加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产生的有害物质和致癌物就越多。300度以上的加热,即便是短时间,也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苯并(a)芘。同时,油脂加热时间越长,其中的反式脂肪酸越多。
长江野生鱼含激素
8月25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了24页纸的题为《“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的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专家表示,目前检测仪器可以检测出鱼类体内很轻微的壬基酚和辛基酚含量,但国内还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在食品中的含量上限设定相关标准。壬基酚和辛基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影响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微博:如何来防范环境激素的危害,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方便面容器90%是泡沫苯乙烯产品,它是一种致癌的环境激素;不要将聚氯乙烯包装食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环境激素双酚A会从中渗出;而多饮用茶水有助于内脏中的环境激素排出体外。
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10月8日,四川某景区一酒店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43人中毒,其中一名游客抢救无效死亡。调查结果为,中毒事故由酒店厨师误将卤牛肉的亚硝酸盐作为食用盐使用所致。亚硝酸盐,俗称“硝盐”,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形状极似食盐。“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特别是在食物中,如蔬菜、肉类等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专家介绍说,亚硝酸盐允许用于肉及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中,不过对于其使用量是严格限制的。据介绍,亚硝酸盐一旦过量会引起急性的食物中毒。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0克即可致死,如果长期食用还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疾病。
微博:煮熟的菜放置过久,由于细菌繁殖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且第二次餐前的加热也不能消除。专家建议,蔬菜即使放进冰箱也不要超过两三天。此外,腊肠、腌肉等加工肉之所以要用到亚硝酸盐,主要是为了发色,因为鲜肉放久了会变黑,加入亚硝酸盐可保持颜色粉红。专家提醒市民,在食用加工肉品时,尽量不要食用颜色太过鲜艳的,很可能是亚硝酸盐用得多。
反式脂肪酸的包围圈
11月22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节目“追问反式脂肪酸”引起关注。反式脂肪酸是什么东西,它会带来哪些危害?专家介绍,反式脂肪酸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天然的,一类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天然的就是牛羊肉和牛羊奶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不高,而且经研究证明并没有什么危害。另一类是在油脂的加工和烹调当中产生的,它会升高“坏胆固醇”,加剧动脉硬化,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消费者已经被含有反式脂肪的各种加工食品团团包围:酥脆饼干、奶茶、派、各种煎炸食品……
微博:如何逃避反式脂肪酸?专家说,老老实实地自己买菜做饭。新鲜蔬菜水果粮食谷物肉蛋当中,不含有人造的反式脂肪。用蒸煮炖和焯拌等传统烹调方法,也不会明显产生反式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