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卞华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
“鲜鱼活杀现吃有毒”是一个流行已久的说法,而且还说烹饪最好在鱼死亡数小时后再进行,这样鱼肉才鲜美,这两种说法有没道理呢:
我们先来看“鲜鱼活杀现吃有毒”,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首先,不论是人工饲养或者野生的鱼类,除非其体内含有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素等,普通的鱼类我们不应该看作是有毒的鱼,即使鱼体有毒也应该来源于周围的环境。其次,如果鱼中含有因为环境污染而来源的毒素,这些毒素靠买回家后喂养几天是根本不能去除掉的。比如水污染引起的铅、汞、镉中毒,鱼摄入这些有毒物质后,会在体内浓集而并不排出体外。再说,鱼体内的寄生虫不会因为你把鱼拿回家里养就会自然的死亡,所谓鱼的寄生虫就是把鱼身体当作了家,仅是改变喂养环境,一时半会是不会去除掉的。
因此,我们吃的鱼是否安全,我们更需要关心的是鱼的生存、养殖环境,有污染水排入的鱼塘,这塘里的鱼就不应该卖,不能吃。有赤潮出现的区域,这里的鱼和贝类都是危险的,都应该严禁捕捞和售卖。
而食用鱼类应尽量加热做熟后才使用,这样可以杀死鱼体内的寄生虫如肝吸虫等。
而鱼的烹饪最好在鱼死亡数小时后进行,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不只是鱼类,所有的动物性食物都是如此。鱼、鸡、鸭等在刚宰杀时,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尸僵”,这时的动物组织变得僵硬,组织间含水量很低,这样的肉类马上用于加工,食物的肉质会变得粗糙、硬而无汁。当宰杀的动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其蛋白开始分解,组织间开始变得松散,这时加工的肉类会更多汁有味、风味更浓。但要注意的是,鱼类的蛋白质丰富,含水量也更高,比其他动物组织更容易腐败,对微生物的侵入也很敏感,因此放置的时间太长容易变质,产生一类叫做组胺的物质而导致人类中毒,不过这种情况多见于海鱼,淡水鱼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