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饮食安全 >> 浏览文章
白酒与百姓关于食品安全法的思考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02月06日    关注度:     【字体:
   2008年爆发的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催生了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好像全民应该为此欢欣鼓舞。不过,纵观国家各项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各条款执行落地的常规是必须经过漫长的历程和血的代价的。

    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已经从关注国计民生方面更进了一步,整个食品行业上升到安全角度去衡量产品品质。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食品方面的问题,不可能依靠一部《食品安全法》全部解决,对于和民生有直接关系的很多细分食品,还需要和很多关联法律、法规的配合。

    作为多年从事白酒经营的职业人员,特别关注各项法规条款中与酒类相关的规定。由于主要经营的是国内名优酒厂的产品,对于产品的安全性比较放心。但是,在查阅国内白酒行业各项统计数据时,却发现在行业内“规模企业”以外的包括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小规模”白酒生产企业(以作坊式生产为主),几乎完全在监管系统的视线之外,其生产量和销售量基本不计入国家白酒行业统计数据。而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是供给社会基础层面的大众消费群体的,也就是“大众消费者”。但这些低档产品却是被白酒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遗忘的角落(专指难以监管到位或者很多职能部门不屑于监管)。记得很多文件或文章中,对于这些中低消费人群的描述,会在不同的场合被说成是“国家的基础”、民族的脊梁、民意的代表。而诸多法规却好像一直是财富阶层的游戏,更多注重的是中高档产品的各项问题。

    在酒类行业,消费者购买最多的,不是高档酒,也不是中档酒,甚至不是一般我们称之为“裸瓶酒”的产品,反而是从不计入行业统计数字的散装酒。对于真正面对千家万户的散装酒,在各类文献中,基本都是“一条带过”。

    文件回顾: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文件——“全许办(2002)86号”“关于印发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通知”及关联的《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可谓细致,而没有相关许可证的白酒生产企业(主要是作坊式企业)却不计其数;有许可证而不能达标的企业为数众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的“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涉及散酒的规定有:只生产散装白酒的企业,不要求有灌装设备,生产许可证证书上加注“散装”;其产品标识,应当按照GBl0344《饮料酒标签标准》的规定,在包装物明显位置注明;同时,将生产许可证的标记和编号标注在适当的位置。

    GB10344-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对标准名称、饮料酒的酒精度范围、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的标注方法、啤酒的警示语、酒精度不超过10%vol的饮料酒免于标示的内容等方面都作了调整和明确,《食品标签的管理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限期改正,并可通报批评;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可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处以该批食品货值金额15%的罚款:饮料酒食品标签缺少酒名、配料表、酒精度、净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以及应当标注而未标注的原汁量、保质期、产品类型或者糖度任何一项的;而行业内不按照上述要求执行的决不仅仅是小型酒厂或者小作坊。

    从2003年至今,现行法规和行业标准中,与产品质量、规范标识有关的就有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和《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的《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审定规则》等等,其中有利于企业借势发力的条款被各企业运用地淋漓尽致,而不利于自己的却避而不谈或束之高阁;对于白酒消费群体来讲,由于信息不对称,被生产企业和商家耍的团团转,甚至无所适从。  《食品安全法》中第四十二条规定: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二)成分或者配料表;(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四)保质期;(五)产品标准代号;(六)贮存条件;(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八)生产许可证编号;(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严格按照以上条款执行的又有多少呢?

    在目前经济危机时代,国家提倡采取各项措施“拉动内需”,国内外经济专家说,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而言,一旦成功实现对内需的拉动,各产业价值的发挥将不可限量甚至是惊人的。“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指的是什么人?社会精英?白领阶层?公务员?非也,是人口比重最大的工薪阶层和农村人口(含庞大的“农民工”)。这些人喝什么酒?动辄600元左右的五粮液、茅台?包装精美的中档产品?还是经济实惠、价格低廉的散装酒?当然是后者。

    而多年以来,散装酒的安全度却是最令人担忧的:

    且看此类报道:“2009年3月23日以来,湖北五峰县土家族自治区接连发生多起散装白酒中毒事件,先后有4人死亡,19人入院救治。”随即,各省市县级商务部门紧急出台了“关于严格加强散装白酒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等相关文件,可谓声势浩大。然而,从零售网点的反映观察,此类通知只是下发而已,根本无从落实,现实往往是“落地无声”。与行业监管部门探讨,最多的说辞是:人员少,检查不过来之类。相关产品安全还是依靠各销售环节人员自己的良心。这种情况好像也是国内法规落实的通病。

    再看以往的部分国内新闻报道:1998年山西朔州地区发生震惊全国的特大毒酒事件,不法分子用含有大量甲醇的工业酒精,甚至直接用甲醇制造成白酒出售,造成20多人中毒致死、数百人被送进医院抢救。

    2003年云南玉溪市50多名农民喝了工业酒精勾兑出的假酒后,有30多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

    2004年广州市发生两起因饮用甲醇超标的散装白酒中毒事件,导致14人死亡、10人重伤。

    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情,应该由哪个系统哪些部门采取哪些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管和保障呢?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后,我们盼望着!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啤酒蒜泥腌肉可减少致癌物图
下一篇文章:春节饮食注重五味调和图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