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大代表热议食品安全,建议充分调动社区和居民的力量
本报讯(记者 刘春燕 通讯员 刘义红 实习生 孙若涵 方瑜莹)一个区有1000多家有证餐馆,还有1000多家无证餐馆,而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人员只有9个。昨日,在与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李燕面对面的政情通报会上,该市人大代表毫不掩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李燕介绍,调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将成为即将启动的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她承诺,在职能交接的关键时期,该局绝不会放松监管或出现监管真空,确保市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街道社区都应加入监管队伍
张黎明代表直言,现在从上到下都把食品安全放在重中之重,但从全市范围来看,直接负责食品监督的人手太少。他所在的江汉区,共有42个食品药品监督员,但真正从事食品监督的只有9个人,根本管不过来。他建议在增加人员的同时,加强部门职能,“分工要加强,执法队伍素质要提高,配备要加强。”
戴竹筠代表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她认为,不仅应在人力、经费投入方面保证监管力度,还应动员乡、镇、街道、社区齐抓共管,跟执法部门联合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商贩。
警惕“来路不明的饮料”
涂远超代表说:“我曾走访江汉、江岸区的十几所学校,周边的餐饮卫生非常令人堪忧。一些小区周边的小副食店、小玩具店里,经常有很多五颜六色、来路不明的饮料,而小孩子十分好奇,常常会购买。”他建议,政府和社会应多多关心下一代,还小学和小区一个干净的食品环境。
“我专门了解过,一个面包从生产到销售共有五个部门监管,但一旦出了问题,很容易出现所有部门都不管的情况。”丁建华代表认为,可以尝试食品“末端管理”,在销售终端严把关,出了问题层层追索。
建议设置社区食品监督员
陈春英代表来自社区,她建议在社区设一个专门的食品监督员,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让他一眼就能认出哪些菜是没泡药水的、哪些肉是没注水的,然后在居民中宣传、讲解,增强居民的“免疫功能”。
杨向玲代表则提出,食品安全监督不仅要靠执法人员,而且需要招募一支民间志愿者队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发现问题立即举报,提高打击不法商贩的效率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