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质检人员在伊利实验室做产品检测。 内蒙古伊利、蒙牛两大集团通过紧抓奶源控制、全封闭无菌生产、加强产品检测以及邀请权威机构进行独立第三方检测等全线质量监控措施,确保每一包上市产品安全合格。目前市场上的所有产品,都是经过了企业和国家质检部门的双重检验后才允许出厂。 新华社记者 张丽娜 摄
让每一滴原奶都处于“火眼金睛”的监控之下
——内蒙古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见闻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1日电(记者张丽娜)“我们这里已经有很多监督员过来了,奶站自身也开始对原奶进行安全检查,不仅查三聚氰胺,还要查抗生素。” 21日上午,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一中等规模奶站负责人张万红一边做牛奶抗生素检验,一边对记者说。
他把牛奶取样滴到试剂盒中,然后放到特制仪器水浴锅上加热。2个半小时后,他开始依据试剂颜色变化分析牛奶是否含有抗生素。已经进驻这个奶站半个多月的伊利集团工作人员杨岭同样忙得不可开交,他和同事用了整个上午的时间对小区的每头牛的牛奶进行了“小样”检测,对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各项指标进行质量检测。抽检合格后的奶牛则被牵到挤奶厅进行机械挤奶,待所有的牛奶装进冷藏罐后,还要进行一次“综合样”检测。“综合样”合格后,才允许收购。
像杨岭一样,伊利和蒙牛两大乳品企业进驻所属各奶源收购站和加工工厂的检测监管人员都已经接近一万人,这也是为了长期确保奶源安全,两大企业对奶站所采取的措施。
临近中午,奶户焦二牵着刚挤完奶的牛准备回家喂料。他已连续7年养牛,现在养着13头奶牛,卖奶是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他说:“现在,谁家牛打过针都不会过来挤奶了。这次牛奶出的事,奶农损失不小,大家都等着国家的补贴早点发到手。”
下午1点左右,伊利和蒙牛集团的收奶车陆续来到了奶站。在蒙牛的一个奶站,记者发现这里的挤奶厅已经安装摄像头。据蒙牛奶站托管人员孟立海介绍说,蒙牛集团正在运作给所有恒温运奶车装上GPS定位系统,让每一滴原奶都处于“电子眼”分分秒秒的监控之下。
运奶车装上了原奶后驶向生产车间。在伊利一个生产车间,只见满载原料奶的奶罐车已排成一队。工作人员还要对每个奶罐里的牛奶分别取样,然后拿到实验室通过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检测,大约过了3个小时,80多个样本的检测结果都出来了。
记者在伊利和蒙牛的乳品生产车间看到,在每一批乳制品出厂前,在乳业集团的检测员检测合格后,质检部门的监管人员还要进行复检,两次检测都不含三聚氰胺方可出厂。据了解,为保证乳品安全,这两家乳业都已购入近亿元的设备,对原奶批批检验,对辅料批批检验,对成品批批检验。同时,还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成品进行抽检或复检。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我们从这次问题乳品事件中吸取了很大的教训,这也是‘交学费’的过程。所有这些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都将为我们今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打下基础。”